播报多看点:
渠县引进工商资本 成片连带推进产业发展
2016年,渠县建成了农建综合示范区3.7万亩,涉及渠北、李馥2个乡17个村,覆盖灯塔村、高硐村、凤凰村、云峰村4个贫困村、772户贫困户、1703人;其中,花椒2万亩、油菜1万亩,轮作向日葵1万亩;截至目前,渠县农建综合示范区总面积达15.3万亩,带动全县发展“5+1”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集生猪养殖、饲料生产、肉类加工一体的100亿元生猪产业链基本形成。渠县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58亿元,新建蓄水池、山坪塘等各类水利设施550处,新建和整治渠道16.5公里,实施土地整治工程1.15万亩。
图为渠县连片发展花椒产业基地
2016年,渠县引进四川万隆锦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集花椒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10亿花椒产业链。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三年完成,规划在李馥、渠北、青龙等乡镇,流转荒山荒坡,集中连片发展花椒种植基地5万亩;该公司推行“土地租金+工资+订单保底+专合社返利”的模式,带动基地5916户农民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支部(致富能人)+贫困户”等生产组织形式,创新采取“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利润二次返还”、“土地入股+务工收入+利润分红”等让种植户“零风险”收益,规模发展特色产业20万亩(贫困村5.5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55个,生猪养殖家庭农场63个,建设花椒加工厂、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油菜籽低温储藏库。
通川区保留老院落 “四好村”初见成效
通川区新村乡曾家沟村中塝曾家大院,是“湖广填川”定居此地的曾氏家族,沿袭至今共居住262人,有古院落15幢、房屋138间,是川东北保留较为完整地吊脚楼集群。
图为通川区曾家大院
2016年,该村实施农村“五改一整治”(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环境整治)工程,投资100万元修葺居民房屋138间、铺设便道1130米、修缮步梯250阶。该村倡导修旧如旧,杜绝大拆大建,利用自然历史条件优势,改造提质“传统品质”;发挥群众主体,共建共享共治,成立群众理事会,自己决定建设方式及规模,农户主动投工投劳筹资;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划分责任片区、评选“实行文明户”、开展环卫整治大评比等系列活动,“四好村”创建实效明显。
开江:农建示范区向旅游景区转变
2016年,开江县农建综合示范区涉及永兴镇、新太乡、沙坝场乡3个乡镇22个村,坚持“农旅结合、产村相融、三产互动”的发展理念,与2015年已建成的农建综合示范区无缝连接,形成了一条乡村旅游环线、一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区、三个特色产业示范区;设立绿色健康食品产业扶贫基金,跨村联乡发展银杏密植采叶园10000亩,新建“双带双千”优质柑桔园2000亩,新建优质水稻油菜轮作全程机械化耕作基地3000亩。
图为开江银杏产业园基地
开江全面完成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大力推广党建引领脱贫“一联两带四促”、家庭农场“4+1”、“公司+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贫困户”等发展模式,让农户至少参与1个以上特色产业增收项目,稳定获得租金、分成、套种、管护等多分收入。
同时,开江还把农建综合示范区建成乡村旅游景区为理念,打造“十里银杏长廊”、“铁石心肠”黄连树、千年银杏王和“九罗十砚台”等特色景点,新发展特色农家乐12家,依托川东北特色民居景观,形成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文化传承、生态康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环线,实现农建示范区向旅游景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