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渠县万亩油菜基地
四川在线达州消息(记者 徐洋 图/文)1月11日,记者从达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上获悉,自2014年达州开展农建综合示范区工作以来,累计投入农建资金145.72亿元。
“全市各部门高度重视农建工作,实现了以农建兴业态、以农建兴生态、以农建兴机制、以农建兴改革的目的。”会上,达州市市长郭亨孝谈到,特别是各地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农建”带“基建”促“三农”,整合项目政策资源,集约投入、连片发展、配套建设、整体推进,以田区、业区、景区、社区“四区合一”模式建设农建综合示范区,已成为各县(市、区)“三农”建设成效的综合展示平台和达州“三农”工作的一张名片。
会上,还通报表扬了2016年度“甘露杯”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宣汉县获得国土建设、交通建设、综合管理、农业建设四个奖项一等奖;而2016年度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渠县、大竹县获得并列一等奖,宣汉县、万源市获得二等奖,通川区、达川区、开江县获得三等奖。
据了解,2014年以来,三年累计投入农建资金145.72亿元,其中,投向农建综合示范区83.97亿元,整合涉农项目647个、资金35亿元;宣汉土溪口等重大水利项目有序推进,寨子河、石峡子等6座中型水库加快建设,整治、新建小型水源工程1041处,新增农村供水受益人口20.3万人,建成高标准农田15.49万亩,营造林26万亩,建成通村硬化路702公里,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63万亩,涌现出了渠县中滩—渠南—屏西,宣汉县明月—君塘—庙安、开江普安—永兴、达川赵家—双庙—木子等一批农建亮点;同时,达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发展“3+6”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6万亩、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100个,渠县的花椒、大竹的香椿、宣汉的脆李、达川的柑桔、开江的莲藕等特色优势产业集中连线成片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
达州建成扶贫新村176个、幸福美丽新村553个、农村廉租房4735户,解决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住房6377户。建成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3个、美丽宜居村庄2个、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2个,成功打造秦巴植物博览园、二东蔬菜主题公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建成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5个;土地承包经营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省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5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挂牌运营,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试点全面启动。2016年底,达州149个贫困村、计划脱贫的12.7653万贫困人口经自验、市级抽验,已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年度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今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对于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至关重要。同时,农建基础建设也是补短板、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2017年,达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目标任务是:加快建设1座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实施宝石桥等8个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5座,新增和恢复有效灌面8万亩,解决8.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营造林面积2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750公里,新建农机化生产道路2600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14.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45%,改造、新建机电提灌站50座,新增机电提灌设备1100台套7700千瓦;结合脱贫攻坚,7个县(市、区)分别新建一个3万亩以上的农建综合示范区,其中产业成片、基础配套的核心示范区要达到1万亩以上,同时对已建成的农建综合示范区进行巩固提升、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