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推广集成技术、农机应用,农业大县锚定大面积提单产

2025-03-26 15:54:5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代强

周浩瀚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上午前往天生镇新芽村察看玉米幼苗长势,下午与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一起前往峰城镇龙泉村,为玉米机播试验提供选址建议。这是宣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涛3月24日一天的行程。

眼下,我省粮食生产进入春播大忙时节,各地农技人员奔赴现场,一线指导农业技术落地落实,打好丰收主动仗。

力争单产再提高3公斤,是盆周山区农业大县宣汉今年确立的目标。去年,当地完成粮食综合单产增加4.71公斤,以全省第11位的播面,完成粮食总产居全省第7位。宣汉今年如何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宣汉县天生镇新芽村水稻直播展示区。周浩瀚 摄

推广集成技术,早播、复种、合理密植

“我的水稻种是育在水泥地上的。”在新芽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坝,向森林向记者展示他今年新尝试的暗化叠盘催芽育秧。他揭开两层黑色塑料膜,秧盘里种子突破营养基质,冒出芽苗。“这苗长得快,过两天换白色无防布遮,增强透气性。”

采用暗化叠盘催芽育秧技术。袁城霖 摄

这名“90后”新农人返乡5年,流转土地410亩,大春种玉米和水稻。如今,玉米播种已于3月上旬完成,水稻播种也已进展过半,比村里不少散户提早不少。“水稻育秧抓紧弄完,后面气温升得快。”宣汉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业肥料股负责人陈曦叮嘱。

近段时间,陈曦频繁下乡,提示甚至催促农户早育秧育苗。“在惯常的习惯里,农户在气温升高时,才会播种。但提前播种,能让苗长得健壮,这是提高产量的第一步。”陈曦说,气温升高后,幼苗迅速长高,形态纤细,在抗倒伏方面有劣势。

宣汉县丘陵地貌起伏,不同海拔适宜的播种时间不同。当地把全县耕地分为平坝区、半高山、高山3个区间,派出800名县乡农技人员包村驻点指导,此外还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一名副院长带领团队长期驻扎宣汉提供技术支持。

在宣汉县的计划中,提高单产有合理密植、普及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一套集成技术需要持续推广。

俯瞰宣汉县天生镇新芽村千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周浩瀚 摄

来到新芽村农村公路旁的千亩玉米高产示范片,2月底采取薄膜覆盖播下的玉米种,幼苗已经长到10厘米高,有三四片叶片,玉米宽行距保持1.5米。“这是我们特地推广的规范留行示范,农户路过就能看到。”李涛说,这个行距能种套种马铃薯又保障了玉米丰收。

李涛展示玉米复合种植规范留行。周浩瀚 摄

提高复合种植指数和合理密植,宣汉县攻坚吨粮田紧抓的两项关键技术。位于普光镇玛瑙村的宣汉县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玉米品比试验播下20个品种,宣汉县种子管理站副站长何军把播种密度定为每亩3500株。

宣汉县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正在播下品比试验玉米种。周浩瀚 摄

“农户看重的是单株玉米个头大,但要算亩产,最佳效果是玉米个头稍微小一点,但种植的株数多。”何军盘算着,要用生产实践说话,转变农户观念,把净作每亩2500-2800株提高到3200株以上。

以示范片建设带动农户落实集成技术,今年宣汉县打造粮油“万亩示范带”6个、“千亩示范片”37个、“百亩攻关方”37个,数量为达州全市最多。

推广农机应用促进大面积提高单产

“如果表现适宜,就大面积推广。”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来到宣汉县峰城镇,计划近期举办玉米机播现场会,试验4款新型玉米播种机,这让李涛很是兴奋。峰城镇是西南丘陵山区玉米高产“峰城经验”的发源地,此次试验助推农机和农艺深度融合。

机械化种植的优势在于,大面积生产时能稳定有效保证播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这是宣汉县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提高单产着力的重点。

“90后”新农人向森林购置的农机。袁城霖 摄

向森林已经尝到甜头,他采用农机直播方式播种玉米。“一天能播50亩,不仅效率高,出芽效果也不错。”今年他尝试暗化叠盘催芽育秧,其中原因之一是为了能够腾出更多时间,与父亲和弟弟一起,外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

农机应用赋能单产提升,宣汉县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村三级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今年继续拿出1000万元支持农机专合社等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购置农机在上级补贴基础上再给予叠加奖补。

宣汉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刘春芹举例,农机专合社承担一亩地耕种管收等全过程机械化服务,可以获得140多元的补贴,其中单个环节也有相应补贴价。

宣汉县计划,今年进一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和服务人员技能培训,推进耕种管收全环节作业服务,加大精量无人机和应用系统的引进使用,实行精量播种、施肥、用药,在提升服务覆盖面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为大面积提高单产夯实农机支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