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胡家鸭池村稻田养鱼示范片
李传君 川观新闻·达州观察 卓峻帆
位于秦巴山区的达州市宣汉县,是人口大县,也是农业大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传统农业大县,怎样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在纳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后,宣汉努力探寻突破口。
结合自身优势,宣汉围绕抓产业促增收,通过促进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来做强粮油、肉牛和中药材三篇文章。
稻鱼综合种养,鸭池村的标杆意义
3月20日,进入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层层梯田映入眼帘。90%的田块边上开了一条养鱼沟,底宽1.2米、上宽约1.7米,深约1.5米。“鱼以鲫鱼、鲤鱼为主,目前引进了一种生长快、个头大的黄金鲫,一批鱼捕获后立即放下一批,一年可增重两斤左右”,鸭池村党委书记冯涌介绍。
“稻鱼共生好处多,鱼可吃水稻的害虫,鱼粪可做水稻有机肥,鱼的游动代替了薅秧,有利于水稻生长;鱼不投喂饲料,水稻不施化肥,鱼和稻谷都是绿色生态有机产品。”
农民喜获稻鱼丰收
实施稻鱼综合种养,每亩有多少收成?冯涌说,虽然田边刨出了一条沟养鱼,但稻谷不会减产,每亩在1000斤左右,每斤可卖到1.8元;每亩可捕捞300斤鱼,可卖4500元。除去所有成本,两项纯利润也在5000元上下,去年鸭池村人均收入已达2.8万元。
目前,鸭池村正在试行稻鸭综合种养模式,与宣汉县一家鸭肉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冯涌说,一年可养三批鸭子,水稻收割后放第一批,春节前已上市;春节后放第二批,插秧前上市;插秧之后放第三批,稻谷收割前上市。每亩总共可养750只,每只利润可达8元左右。
天生镇新芽村农事服务中心一角
综合农事服务,园区全产业链布局
去年成立的宣汉县天生镇农事服务中心,位于该镇新芽村,里面摆放着各类农机30余台(套),包括两套烘干设备。该农事服务中心还设有培训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育秧中心等。
“适时对片区农民进行相关培训,是农事服务中心的一大职能。”该农事服务中心主任李庆成介绍,去年就曾举办了两次无人机操作培训和精量播种机机手培训。
据介绍,这是目前宣汉县标准最高的一个农事服务中心,依托宣汉县丰源硕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协调其余4家农机专合社,主要服务天生现代农业园区的共6万亩耕地。
在宣汉县农机服务联合社的协调之下,该县九大区域农事服务中心、48家农事社会化服务组织、30余万台(套)农业机械,对县域内23个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全程服务。
蜀宣花牛+优质牧草现代农业园区
全域种养循环,兼顾绿色化数字化
宣汉蜀宣花牛是全国第六个、南方第一个培育牛新品种,蜀宣花牛被列入国家肉牛优势产业集群,宣汉肉牛存栏18万头、年出栏11万头。肉牛养殖与牧草、粮油种植或中草药种植的种养循环,遍及宣汉全域。
位于宣汉县大成镇的宣汉县肉牛现代农业园区,涉及5个村,目前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有36家,种植牧草1.3万亩。肉牛存栏量8000余头,去年出栏1.2万头。据该镇副镇长向小丁介绍,通过龙头带动,园区共有800余户农民养牛。
大成镇蜀宣花牛养殖场一角
在该园区蜀宣花牛农业科技展览馆里,依托智慧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和牛场“信息化管理、畜禽粪污大数据、农产品质量监控”三大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已实现牛业生产、粪污综合利用等数字化、信息化场景应用。
目前,园区正在以大成镇为核心,向南坝镇方向扩展,共辐射七八个乡镇,准备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南坝有一个牛肉加工园区,共有7家企业,涉及屠宰、分割、牛肉加工等方面。”向小丁说,该园区将从单一的种养循环向一二三全产业链融合化发展路上迈进。
近年来,宣汉大力从全产业链上延伸和突破,注重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在融合化上下足功夫。全域布局种养循环之际,注重科技引领产业高效发展,通过绿色化、数字化,让产业着实跃上新的台阶。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宣汉正谱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