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将“话筒”交给群众 干部变身“服务员、办事员”

2020-01-08 17:20:07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编辑:陈娇

四川在线达州消息(记者 徐洋)1月2日傍晚5时许,达州市万源花萼乡枞树梁村异地扶贫集中安置点内,村民贺碧正在准备晚饭,“一个月前,像这种用水高峰期大家都只得错峰用水,不仅很难供应得上。”

原来,贺碧等20余户村民是2019年年初搬过来的,加上原有村民,安置点附近共居住40余户,“原来的供水池只有不到20立方,只能勉强供应生活用水,如遇到下雨天,水还浑浊,用水十分不便。”

改变要从10月9日该村召开的村(居)民说事会说起。村民张荣涛将困扰大家数月的生活用水困难问题提了出来,“毕竟这是一个大工程,没想到,从提出到问题到扩建供水池、到新供水池完工仅用了一个多月。”

11月20日,崭新的供水池投入使用,清澈的山泉水从贺碧家中的自来水管流出,“水还可以饮用,以前的用水问题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我们接到群众反映后,立即向万源市水务局争取到2019年饮水提升工程项目资金17万元,在供水池原址重建,将供水池扩建到92立方米。”枞树梁村村支部书记覃兴亮告诉记者,收集问题后如能在基层解决会立即解决,如不行便向上汇报,与部门联动共同解决问题。

去年夏天,村民陈世孝家门前涵洞被雨水冲垮,说事会当天上午提出问题,下午现场勘查拍板,次日动工,一个月后新涵洞完工;目前,该村有三个中蜂养殖基地600余桶中蜂,蜂蜜销往各地,这也是2018年3月通过“说事会”决定的产业发展方向……

“以前,村民反映问题要通过层层关卡,办事效率低,干群缺乏沟通导致矛盾丛生。推行‘说事会’后,话筒交给了群众,干部变身‘服务员、办事员’,干群更加融洽,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花萼乡党委书记赵凤平说,“起初都说自家事儿,现在反映的涉及绝大多数村民利益、关心整村发展的问题更多了。”

2017年10月,万源市针对乡村两级存在诸如村(社区)民主议事协商机制不健全、干群相互抱怨等突出问题,每月第二周星期三在全市411个村(社区)开展村(居)民说事会,设定会前收事、现场述事、集中议事、会商定事等七大程序。

据统计,万源推行“村(居)民说事会”以来,收集脱贫攻坚、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诉求事项2万余件。目前已解决18000 件,群众满意率达到95.6%,使得硬化村道、产业发展、安全饮水等一大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问题从群众中来,解决到群众中去。”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国洲说,“说事会让村民说出最急问题、最真想法,激活群众内生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凝聚群众力量。”

访谈

中共万源市委书记吴晓勇:

推行“村(居)民说事会”,是万源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积极探索,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径。其通过直接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让基层干部做什么听群众“说”,怎么做由群众“议”,做得怎么样让群众“评”,使群众在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实现了合理利益诉求,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增强了群众认同感。同时,通过“村(居)民说事会”的宣传教育,群众按法律办事、按制度办事、按政策办事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不断增强,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上。

近年来,随着“村(居)民说事会”的广泛推行,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网络覆盖等一大批民生实事落地开花,邻里纠纷、低保评议、征地拆迁等一大批矛盾纠纷得到化解,村规民约、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等一大批意见建议采纳实施。“村(居)民说事会”不仅说出了群众心愿诉求,更说成了干事创业合力,说好了乡村良好风气。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说事方式、健全说事载体、提升说事质量,为实现乡村振兴凝聚更大合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