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苟在江的书香之家 在书香中塑造良好家风

http://www.scol.com.cn  (2017-04-25 09:28:05)  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编辑:陈娇马发海 徐洋  

    四川在线达州消息(马发海 记者 徐洋)藏书量1.5万余册,乍一听到这个数字,许多人会以为是一个小书店,其实这只是一个家庭的藏书量。2017年4月中旬,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评选活动结果出炉,万源市鹰背乡退休教师苟在江家庭榜上有名。

    他,作为一名民俗文化研究工作者,整日与书为伴;作为一名阅读爱好者,时刻记录着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便是苟在江的真实写照。

半床明月半床书

    踏进苟在江的房门,一股书香之气就拂面而来。桌上的书籍、墙上的书法作品,书房、卧室,书架、地板,到处整齐地摆放着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各种类书籍。

    “读书以立学,书香以治家”,苟在江向记者道出了他的理念,他的初始文凭并不高,仅读到初一就休学了。“不是我不想读书,是没办法再继续上学了。”

    小时候,苟在江曾用笔墨将外公家门前的一对石狮子全给涂黑了,这不仅没有遭到责怪,反而被认为“见笔见墨是好事”,并得到外公手把手教习毛笔字。同时,也因外公、舅舅都是教师,家中有不少手抄本、印刷体藏书,尽管不能再上学,但这为他继续读书创造了机会。68级的他到初一休学时,就已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全部诗歌和不少的宋词。

    闲暇之余,他将主要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阅读上。时至今日,他每天阅读的时间仍会超过四小时,阅读量在三万字以上。

    随着藏书与读书量的日积月累,年过花甲的苟在江精心挑选书柜,分类、编号,自家的书房、客厅、卧室都成了“书屋”……

一庭书香润心灵

    苟在江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舍得花钱买书,喜欢看书。这也是苟在江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1967年,苟在江花5元钱“巨资”买了一本1936年贾祖璋编《中国植物图鉴》。1986年,他每月仅24元钱的工资,却花38元钱买了第一卷《汉语大词典》,直到1998年,共计13卷的《汉语大词典》全部买齐。为了买书,苟在江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家庭藏书不断丰富。

    儿子苟奭也爱买书和读书。他刚教书时月薪400来元,因为酷爱摄影,便毫不吝惜地订阅了每期定价22.00元的《中国摄影》杂志,加上其他刊物,每个月都要花上100多元钱。为帮父亲收齐的《汉语大字典》一直差的第5、6、8三卷,苟奭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逛书店,直到高价买下这三卷工具书才罢休。在书籍上的“阔绰”使其生活相当拮据,但苟奭享受到了藏书和阅读的乐趣。

    读大四的外孙女王金玉,从小就喜欢写毛笔字,每年春节,她总是帮村子里的人写春联;外孙王吉民四岁读小学一年级,五年级跳级读初中。2015年高考,十五岁的外孙王吉民以630分的成绩获得万源市理科第一名,达州市第五名,被复旦大学科学技术试研班录取。

    每年寒暑假,苟在江的子孙们都会无一例外地回到鹰背老家。他们白天帮忙管理包产田和承包期为30年的160亩茶园,晚上一起快乐地读书。

满屋皆是酿墨香

    在苟在江的书架上,随意取下一本书,都能看到里面的不少书页被折叠,不少句子被勾画,有的地方还作了批语,用苟在江的话来说,这些都是精髓。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多少年来,苟在江经常深夜一两点起来写作和学习。如今,苟在江更是早睡早起,常常5点半就起床看书和研究,真有点“闻鸡起舞”的劲儿。

    苟在江在阅读中踏上了文化之路。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以致用,在阅读中潜心编著和撰稿,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和儿子苟奭合著的《四川风景名胜诗词选注》在2006年由巴蜀书社出版;2009年12月,他主编了《中共鹰背乡地方史》;2010年,他又和儿子,以及儿媳王薇合著编撰了《鹰背乡志》;2014年,他参与编撰了《红色记忆》一书;2017年,苟在江又开始着手计划同儿子、儿媳合著出版《中国历代科举、官制、兵制词典》大型工具书,并准备在下半年出版……一篇篇文章与一部部著作的问世,更是显示出苟在江一家与众不同的“书香”味了。

    从读书、藏书到写书,苟在江的人生不断升华。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家庭喜获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荣誉称号。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藏书、创作的道路上,年过花甲的苟在江依然停不下自己的脚步,还在不断地丰富和行进着,他对于读书的热情和执著始终没有改变。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