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恋“马向阳” 达州青年法警下乡扎根贫困村

2021-01-25 15:34:26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编辑:陈娇

达州频道 赵权军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产业……”这是2016年2月,达州市通川区法院青年法警李荣晟首次进入通川区梓桐镇两河村的第一印象,这个距市城区60多公里的小山村,是个省级贫困村。

因迷恋热播剧《马向阳下乡记》中的扶贫干部“马向阳”,他主动请缨,进村任第一书记。如今,村里近两百亩郁郁葱葱的柑橘园,让村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全村2017年完成脱贫摘帽。他说,“现在路通了,产业有基础,我们有个更大目标,研发水果精深加工。”

李荣晟为村里确定并引进发展沃柑产业,成为村民致富脱贫的重要产业项目。

党建引领,打通贫困村致富路

李荣晟,是一名80后土家族小伙,2011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通川区人民法院工作。2014年,原本平淡的生活却因观看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发生改变,他说,“剧中说村里穷,因为没有带头人,作为公务人员更应为改善村民的生活出力。”

2016年2月,李荣晟主动请缨,作为通川区梓桐镇两河村第一书记,驻村做扶贫工作。进村后,除完成摸排全村基本情况外,带领村里的党员全面学习党章和党规。

经谋划,2018年村里修建党史陈列室,展示全村优秀典型事例,进一步提高了大家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以前开会来几个人,现在开会座无虚席。”在李荣晟推动下,两河村建立以党员积分制管理为核心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

李荣晟说,通过党建引领,村里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规矩意识、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这位村里谋发展,想出路打下坚实基础。

“以前出行不方便,产业发展不起来。”李荣晟说,两河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成制约发展瓶颈,当地产的优质水果运不出去。积极协调争取各类资金50万元,实施饮水安全项目5个,保障全村生产生活用水。新修、加宽村道、组道、入户路共9.3公里,其中新修产业便道3公里,实现村组道路硬化全覆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打通了两河村的“致富路”。

为帮助村里发展产业,李荣晟多次趁外出学习机会,邀请西南农业大学专家实地考察,为村里确定了“苗木种植+林下养殖”“蔬菜+中药材种植”、生态养猪场、沃柑产业园4大产业项目,覆盖各村民小组,惠及全村90户、226名贫困人口。

“现在村里的路通了,我也要大力发展柑橘产业。”2016年,村干部杜传德在李荣晟的号召下,成立了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直接经济效益达6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13户贫困户、20多户村民实现就业创业。

现在,村里已发展种植180余亩金果,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全村一百余人就业。同时,金果酒、金果醋、金果膏等附属产品也在积极研发中。

李荣晟走访调查每户村民家的基本情况,便于后期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爱心担当,扶危济困显大爱

有责任,有担当,这是李荣晟对自己做人做事的最基本要求。前段时间,因走访时发现贫困户刘正芳家境差,全家人收入有限,他便给刘家的小女儿小女儿刘莉会转去5000元生活费,刘莉会发微信表达感激之情。

“谢谢李叔叔,这是我向你们借的钱,等我工作了一定还给你们。”李荣晟用微信转账后,等了许久,刘莉会点击屏幕“收款”。

“不客气,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改变家里状况。”

原来,两河村贫困户刘正芳,丈夫去世,自己落下残疾,儿子失连多年,大女儿又患有精神疾病,小女儿刘莉会仍在西南医科大学读书。去年疫情期间,李荣晟到刘正芳家中宣讲防疫知识,发现她家连烤火炉都没有,刘莉会静静地坐在那里翻着厚厚的医学书籍,这一幕像针一样狠狠地扎在了李荣晟的心上。

“如果她能顺利完成学业,对她们家来说,意味着全家有了脱贫希望。”当时李荣晟想都没想,作出承诺,决定持续资助刘莉会读书期间的生活费,帮助她完成学业。

“好好读书,不要想太多,你以后有出息了我们看个病还能更加方便……”李荣晟告诉记者,他每次用微信转生活费,刘莉会都不愿意收,为减轻她的心里负担,李荣晟就发动老婆去做工作。 在两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四年多时间,李荣晟脚踏实地为村民干实事、谋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院人的责任和担当。

2017年,达州市通川区碑庙镇两河村实现脱贫摘帽,村民们也将这位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第一书记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通川区人民法院供图 海报制作 卓峻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