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赵权军 杨正波
2月13日至17日,达州市进入“两会”时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改变农村学校硬件差、教师激励机制不够、生源流失严重等现状是重中之重。”达州市政协委员、达州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杜咏表示,应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偏远地区教育水平。
今年达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让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公平享受优质教育。”杜咏说,农村教育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升农村地区人口素质,虽然大部分农村地区学校设施设备均迭代升级,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学校的环境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流失严重、教育设施陈旧等问题。
杜咏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改变偏远地区学校现状,就应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建设美丽校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寄宿制度,妥善解决好留守儿音的教育和生活问题,“让学生安心读书,家长放心务工,教师舒心工作。只有好学校、好老师、好设备,才能留住学生。”
他说,乡村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广大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
杜咏建议,应组织农村地区学校校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城区学校岗位流动,与城区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教师培训、职称评定、教师待遇等政策都应向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倾斜,才能将优秀教师留在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