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延伸、新建水源、送水、分片轮流供水……达州水务这样解群众伏旱“吃水难”

2022-08-27 15:43: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卓峻帆

胡龙 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赵权军

“快来接水,志愿者又送来一车水。”8月25日,宣汉县樊哙镇副镇长郭建华和志愿者招呼该镇金花村村民拿出家里的水桶或脸盆来接水。郭建华说,“高温干旱已持续一个多月,影响高山地区村民用水,志愿者每天都要来送水。”

自7月以来,达州全市平均高温日数 39.3 天,较往年同期偏多 24.2 天。另一则数据显示,今年入汛后,达州平均累计降水量仅为365.5毫米,全市246个监测站中有149站均达到伏旱标准,部分高山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8月10日,达州启动Ⅳ级抗旱应急响应,提前研判旱情,调度水库或电站放水,采取管网延伸、新建水源、送水、分片轮流供水等方式,保障群众在伏旱时期的生产生活用水。

水利工程建设,增强地区抗旱能力

达州市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唐印介绍,8月1至18日,达州全市平均降水量为7.4毫米,站点最大雨量不足30毫米,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了9成以上,大范围低降水量和长时间的高温天气,致境内大部分河流的径流量减少8成左右。

“大部分地势平缓地区尚能维持水源供需平衡,宣汉、万源等高山地区因水利设施薄弱、水资源匮乏、以及海拔较高等原因,就出现供水短缺问题。”唐印解释,由于河流径流量减少,严重影响到人畜饮水,尤其制约农业生产。

进入伏旱时期,达州市水务局推进病险水库整治和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对2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时维修整治山坪塘、灌排,渠、蓄水池、拦河堰等农田水利设施,发挥水利工程的蓄、引、提、灌功能,减少农作物受旱情影响面积。目前,达州已完成维修中型灌区渠道77.01公里,修复洪灾水毁灌排渠系28.03公里,保障灌溉面积1.18万亩。

达州市水务局局长李晓华说,为解决农村地区群众用水难,提升农村地区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水平,水务部门已对全市80处百吨至千吨供水工程,以及650处百吨以下供水工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绩效评价,加快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改造小型供水工程,实现农村供水工程管网到户覆盖面达410万人目标。

研判旱情形势,科学调度蓄水抗旱

自8月15日起,达州市水务局实行抗旱会商日调度制度,即每天上午应急、农业农村、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研判连晴高温天气持续态势,动态监测水源水量变化,超前预测农村供水受旱影响范围和人口等信息,及时制定抗旱举措。

“通过动态监测水源和水量变化,认真分析现有农村分散供水、集中供水条件,以及用水需求等情况,做好对现有水资源的管理,同时最好水资源分配和调度放水工作,应对旱情。”达州市水务局建管科科长尚洪波介绍,通过持续调度州河、巴河等干流上的江口电站、罗江口电站、金盘子等多个水电站的库容蓄水,满足群众的日常用水需求。

“先生活、再生产、后生态。”这是达州市各级水务部门抗旱减灾基本原则。伏旱时期,达州各区(市)县水务部门经综合分析,采取大范围调节用水、限时供水、限量供水、分区供水等多种措施,确保现有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不浪费。

在生态修复用水方面,达州还加快实施水生态修复,持续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限期整改已发现的2030个问题。同时,达州还启动大滩沟、黄都等5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生态项目,完善生态补水网络,提升城区生态水源的涵养能力,恢复河湖水系自然生态系统。

统筹城乡用水,供水到村入户

李晓华说,为应对高温干旱天气,达州连续印发多份文件,指导各县(市)区操作抗旱减灾,还派出8个专项行动组分赴各县(市)区,配合并协调解决抗旱难题,督促各县区调度水源,寻找水源,以及建设临时供水管网延伸等。

突出人畜饮水,是每支下沉到基层村(社区),指挥抗旱专项行动组的工作重心。负责在宣汉抗旱的专项行动组成员、达州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王雪峰介绍,目前已通过管网延伸46.5公里,解决7522人的饮水问题;新建水源22处,解决1731人的饮水问题;已志愿送水242车次,解决1.3131万人的供水问题;分片轮流供水解决1.3819万人的饮水问题。

此外,达州市水务局还组织由专业技术人员带队的抗旱服务队,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启用机井、提灌站等抗旱水源和机具等设备,进村帮助群众打井取水。截至8月18日,达州投入抗旱资金4027.5万元,累计打通机电井1383眼、泵站445处、机动送水车242辆、抗旱设备4738台套,完成抗旱浇灌面积15.46万亩,解决近3万人和1.6万头牲畜的用水。

(图据达州市水务局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