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新一轮的疫情防控中,达州分别组建一支核酸检测队和一支医疗救治队,共计57名医护人员奔赴吉林省支援抗疫。
致敬最美“逆行者”。让我们透过一篇篇工作日记,走进达州“大白”们在吉林的工作第一线。
记录者:唐婕 达州市中心医院副主任护师、达州援吉林医疗队队员
时间:2022年4月7日
地点:吉林省长春市
从踏上飞往长春的班机到今天,在方舱工作刚好一周时间。
虽说我们一行30人的队伍里,有亲身投入武汉重症病房参与过抗疫支援的,有在新冠定点隔离医院参与救治工作的,但对于方舱医院,大家却都是陌生的。来的路上,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方舱里的患者,需要我们给予怎样的护理呢?
凡事需要亲自体验,方可切身感受。当首次置身于由长春市工人体育馆改建的方舱医院内时,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向我袭来。一千多张床位设置在体育馆的两层楼内,我们负责管理其中的近300张床位。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床铺映入眼帘。而那,将是一千多个患者生活、治愈的地方。
有人说护理工作繁杂琐碎。是的,方舱里的护理工作更是如此。患者的“吃喝拉撒睡”我们都得管。开舱收病人前做的第一项准备工作,就是整理好这近300张的床单元。
两个盆、一双拖鞋、毛巾、牙刷......
小到每个患者床旁的生活用品配置,大到被子床褥的准备,事无巨细,护理人都一手揽了下来。铺床是护理的基本功,可是,十来个人,铺300张床,还得尽可能的快,必须给收治病人留下充足的时间,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
4月的长春,气温仍如四川的冬天。但一个多小时下来,却又让汗水湿了衣襟。
如果说,医院里的护理体现的是专业,方舱内的护理则更多的是心理的开导疏解和生活的悉心照护。
一部分患者对于入住方舱不理解,围住我们问询这问询那,你得一遍又一遍地宽慰他,帮助他安心;半夜卫生间发生堵漏无法使用,几百人的如厕难题怎么办?一日三餐餐食配送,得把几十个特殊进食要求者分类发放......这些看着似乎都与护理专业无关,却是方舱内患者最切实需要帮助的。
在给予照护的同时,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和每日几百人份的核酸采集也必不可少。一进舱,身体6个小时都被笼罩在不透气的防护服下,只有自己知道里面是否已浸湿。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特鲁多医生的这句名言,在我经历方舱工作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一个舱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方舱的护理既有温情更有温度,这种温度,体现在你对患者只言片语的鼓励、悉心尽心的呵护、温暖亲切的问候以及防护面屏也遮掩不住的眼角的笑意。
方舱的工作还在继续,护理的温度也将一直延续,以此来温暖方舱医院的彼此。(川观新闻·达州观察 徐洋 整理,图片由达州市中心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