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频道 赵权军
“现在不打鱼了,替码头运货,赚的钱比以前多。”4月7日,渠县渠江镇村民刘科边说话,边摇动操作杆,将货船摆向江对岸,将卸在码头的货物搬上船。一年多以前,他的身份还是名渔民,靠参加就业服务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以及各项就业政策扶持,当上了“船老大”带领同村退捕渔民一起拉货。
从2021年1月1日起,包括达州渠江流域在内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达州各级就业服务部门针对退捕渔民,开展各类专项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扶持,让1400多名渔民告别渔船登岸,全部转产再就业或创业。
“上岸后,你想干啥,就能学啥技术”
今年40岁的渠县人刘科,于2020年10月停止下河捕鱼,将渔船拖到规定地点,进行统一切割,还主动上交了渔网、鱼篓等捕捞工具。
刘科家三代都是渔民,告别渔船后,他和其他100多名渠县退捕渔民参加专项职业培训。他说,“缝纫、开挖机、生猪养殖、养鱼养虾、川菜烹饪……总之,上岸后,你想干啥,就能学啥技术。”
经10多天职业技能培训,刘科拿出20多万元积蓄买了艘大货船,开始转运货物。货船航行一年能赚近10万元,当事业渐渐步入正轨,他推荐同村的两名退捕渔民免费去培训后,都到他船上来工作。
达州各级就业服务部门根据退捕渔民需求,开展包括就业劳动技能培训、就业政策咨询、创业项目扶持、小额贷款信用担保等专项活动,结合乡村振兴需求,同时主动联合农业农村、水务水利、各乡镇等部门,引导退捕渔民积极转产。
据统计,从2021年1月至今,达州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已开展退捕渔民职业农民培训7期,免费为237名退捕渔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1820余名注册的退捕渔民中,除420余人已丧失劳动力外,其余1400多人已全部实现再就业或创业,其中,有990人经职介所介绍上岗,公益岗位安置19人。
“想创业,有政策扶持,还有专项资金帮扶”
“现在有新房子住,还有新工作做,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达州市通川区江陵镇退捕渔民周安逸一边清扫马路,一边感慨地说道。退捕后,全家4口人搬进了水电气全通的新家。乡镇还为其安排了公共场所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
把岗位送到家门口,把扶持政策送到群众手中。
达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李兴海介绍,就业部门动员辖区内企业到各乡镇招聘,提前在举办地的街道主要路口、村社(区)办公阵地张贴海报,号召村干部利用微信群等及时向相关人员推送岗位信息、薪资待遇、工作地点、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等信息。
“不想打工,想创业,有政策扶持,还有专项资金帮扶。”李兴海说,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每名退捕渔民上岸后获得2至3万元过渡时期生活补贴,以及每户3.7万余元的社保补助资金,有创业需求的还可享受各类创业扶持政策,以及各类创业资金。
渠县临巴镇云一村的楚贵生拿到补贴和创业资金后,将家里的小牛圈改造大牛棚,饲养了8头肉牛。如今,他靠着养牛每年收入七万多元。他说:“年底卖掉这八8头牛,就扩大养殖规模,再多养几头小牛。”
云一村村支书谭勇介绍,当地农业部门农技人员是解决退捕渔民转产,从事养殖业的技术顾问,村里的8名退捕渔民都在养鱼或养肉牛,而村里养牛大户经村委会协调,就手把手教楚贵生配制饲料,肉牛疫病防治等技术知识。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水产发展中心副主任胡仁见介绍,为让渔民上岸后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有学上,达州发放了禁捕退捕专项资金,将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象,对生活特别困难的退捕渔民跟踪兜底保障,各级人社部门还制定退捕渔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办法,将1800多名退捕渔民全部纳入社保养老体系。
(图由达州市就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