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法院前移家事审判到村民家 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2021-07-30 17:43:48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编辑:袁敏

达州频道 赵权军

7月28日上午,一声法槌敲响,响彻民房客厅,达州市达川区陈家社区居民八旬夫妻的赡养纠纷案审结。全家人和和气气坐一起,向法官刘毅作出口头承诺:将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让老两口的晚年过得舒适、惬意,不再为无人照料起居而忧虑。

原来,老人夫妇育有3个女儿,且已各自成家,少有时间去老人家中照管。因妻子瘫痪多年,丈夫出行需用轮椅,两人无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衣食住行均需人照顾。大约一个月前,老俩口认为女儿们未尽到赡养义务,一纸诉状将三个女儿告上法庭。要求她们承担赡养义务,每月支付足额的赡养费和护理费。

刘毅说,因老人夫妇年势已高,行动不便,很难到庭应诉。经与社区干部沟通,法官联系上老人的3个女儿,决定巡回法庭方式审理该案,还将法庭直接“搬”至老人的家中。

在庭审现场,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法官头顶上的法徽,以及挂在墙壁上的“巡回法庭”的横幅,表明这间民房内即将进行一场庭审。刘毅摆放好法徽,再次翻看从法庭带来的卷宗,询问其该起案件原告的陈述意见,又让3个女儿分别阐述观点,按照规定进入调解程序。

达州市达川区法律援助中心的调解员于婧铭参加了这场民房内的家事纠纷调解。她介绍,调解时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激动,最终在法官主持,调解员耐心劝说,释法明理后,被告方表示愿听从法庭审理。

“履行赡养义务的形式也并不仅仅只是支付赡养费了事,还应多回家看望、照顾,尤其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生活照料。”于婧铭说,法院巡回审判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法上门,便民之举利于基层群众参与诉讼,节省其诉讼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法庭公正、高效审判,同时也能起到审判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巡回法庭、上门办案等方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司法审理服务,法官走进居民家中、院坝内审理案件,调解各类民事纠纷。达州市达川区法院法官会同公安、司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力量,坚持能动司法、温度司法,延伸司法服务,将家事审判工作前移至居民家院坝,减轻困难当事人诉累,打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图片由达州市达川区法院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