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合”饮水安全建设模式 全力解决达州农村饮水安全

2020-08-13 16:14:46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编辑:陈娇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达州市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配套与联网相结合、自引与打井相结合”的“三结合”饮水安全建设模式,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为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用足政策 “三个到位”保资金

在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达州市督促各地政府切实承担主体责任,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和利用金融优惠政策,多元化、多渠道足额落实建设资金。

上级补助资金足额到位。按照“水利专项资金就是水利扶贫资金”的要求,达州市7个县(市、区)饮水安全资金均做到了专款专用。3年来,中、省下达的2.37亿元饮水安全资金全部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各地均出台了扶贫资金整合使用办法,将扶贫开发部门帮扶和涉农专项资金整合起来,集中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脱贫项目上,达到资金整合、政策叠加、事半功倍的效果。2016年至2019年全市的县级财政投入达到8.513亿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413亿元。

融资渠道到位。各地充分发挥县属水投公司的投融资平台作用,利用农发行、国开行贷款筹集资金2.1亿元,专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因地制宜 “四个精准”抓建设

为了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项目满足群众需求和贴近群众,达州市在项目实施中,采取了“四个精准”方式,狠抓项目实施,确保了群众喝上安全干净放心的饮用水。

规划方案精准对接。对全市“摘帽”贫困村进行了水利需求调查,建立了贫困户饮水安全解决台账,通过村造册、户建卡的模式,精准到户到人。

帮扶项目精准到户。在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安全方面,通过村造册、户建卡和群众集中居住和分散的层次,确定饮水方式,采取“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建设模式,精准到户到人,全面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群众饮水问题。

项目推进精准施策。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各地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宣汉县、开江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建管体系,以乡镇为实施主体,采取“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的方式建设,自主选择施工队伍,推动项目建设。

建设方式精准落地。采取“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结合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使项目建设更符合当地实际,更贴近群众用水需求。万源市开展“千窖进千家”行动,对集中供水无法覆盖人口,以建水窖的方式解决。

建管并重 “四种模式”促发展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中,达州市采取了多形式、多方式、多模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

各地因地制宜、因类施策,建立健全适应本地的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形成了“公司化管理”“私营业主管理”“协会管理”“自主管理”等4种管理模式,对345处“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全面落实了“三个责任人”,有效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确保了工程建得成、管得起、用得好、长受益。

建成7个县级水质监测中心,对农村所有规模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强化水质卫生评价工作,加强水质管理,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确保水质达标、水量有保障。

统筹整合 “城乡一体”绘新篇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市不断探索城乡供水方式方法,多渠道自筹资金分类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逐步改善贫困地区供水条件。其中通川区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发展建设,开创了供水工程建设新局面。

整合资源建设环城乡镇同城同网供水工程,自筹资金1亿元整合环城乡镇原7个供水厂,将达州市水务集团新建水厂的管网延伸至该片区,让环城乡镇享受与中心城区“同城、同质、同价”的优质供水服务,统筹解决沿线20余万人口及招商引资企业供水问题。

统筹规划实施北部乡镇供水提升改造工程,自筹资金1.6亿元,实施北部10个乡镇场镇供水改造提升工程,新改扩建8个水厂,为北部片区10个场镇及周边村组11万群众提供安全饮水。

整合项目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7000余万元,新、改扩建集中(分散)供水工程、集中取水点新(改、扩)建集中(分散)供水工程800余处,8.5万农村人口(其中贫困人口2.4万)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5%以上,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李凤玲/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