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0月,大竹环境空气质量再创新高实现“一升六降”,即空气质量达标率提升4.6%至90.1%,SO2、NO2、PM10、CO、O3-8h、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7.1%、33.3%、27.7%、13.3%、10.9%、15.1%,推动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近年来,大竹县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一号工程和提升群众环境获得感的民生工程,环境空气质量连续4年大幅提升。
高位推进指挥系统运转高效“有力”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推进会等,统一各方思想,提高环保认识。主要领导带头学、带头抓、带头干,共主持召开会议20多次,亲督实查10多次,作出批示30多次,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大竹出台《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大竹县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百日攻坚工作方案》。成立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攻坚办并增设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组,从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充实攻坚办力量,确保了攻坚指挥系统运转顺畅、协调有力。按照大气污染防治年度攻坚工作重点,逐项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完成时限,推动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按既定要求推进实施。
在县城区建设3个空气自动站,重点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时时监控企业空气质量;通过无人机航拍监控、企业在线监控、移动式尾气遥感监测设备等手段,实现对工业源、交通源、生活源的立体化防控。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动工作机制,组建“大竹县环保督察工作群”“大竹县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和工作微信群,做到领导正确决策、环保指令即时接收,防控责任迅速落实。
高效整治管控措施扎实到位“得力”
大竹县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完成达州海螺水泥包装粉尘治理项目、达州利森水泥包装系统粉尘治理项目和达州利森水泥大竹分公司水泥装包车道收尘治理项目。加强砖瓦行业专项整治,安装脱硫和除尘设施37家,淘汰和取缔27家。加强“散乱污”企业整治,其中第一轮摸排发现的70家“散乱污”企业,已于2018年底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第二轮和第三轮摸排分别发现63家、45家“散乱污”企业,目前整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淘汰改造城市建成区范围内67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
建立机动车尾气监测站1个,自2018年以来,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全面开展重型柴油货车尾气抽查工作,共抽查重型柴油货车404台,发现不合格车辆8台,移交公安处罚890元,交通污染明显降低。建筑工地施工严格落实“六个100%”要求,同时要求各建筑工地安装PM2.5、PM10扬尘在线监控设备,作为管理和监测依据。规范环境卫生清扫,加大了对城区主要街路的机扫力度。整治餐饮油烟,城区大、中型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及机关食堂大灶的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到91.4%。
今年,大竹县印发了《大竹县2019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竹府办函〔2018〕28号)、《大竹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工作通知》(竹环委办〔2019〕24号)等相关文件,对秸秆禁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安排相关部门在秸秆焚烧的重点时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工作,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焚烧秸秆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对焚烧秸秆的情况进行了处理。对秸秆禁烧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秸秆焚烧现象及时进行督查通报,共印发秸秆禁烧巡查情况通报7期。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提高我县的秸秆综合利用率,截止目前,我县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高压监督,督促整改从严从快“助力”
大竹县成立了“6+1”环保专项督查小组,实行不间断巡回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责任工作落实不到位情况,采取环保微信群上传图片、电话通知、下达整改指令等方式,实现了通知要求实时下达、问题隐患实时反馈、信息方法实时交流、整改落实情况实时上传。二是严督查。秋冬季对施工工地、“散乱污”企业、重污染天气管控等开展常态化督查,共印发《大竹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现场检查情况通报》5期,发现问题396个,已解决问题383个。三是强考核。建立“日督导、月通报、年考核” 机制,严格落实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强化督查严查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各部门、各乡镇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推动形成齐抓共管、依责履职、联合治污的强大合力。(文/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