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桥湾镇:以新门面打开新局面

2025-11-21 11:04:0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代强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达州观察 刘晓慧

“山水桥湾”,这是从达川城区进入桥湾镇地界,最先看到的标牌。标牌后方,是今年新打造的观景台——

巴河C字形湾尽收眼底,层层山梁隔谷相望,秀美壮阔。“这是桥湾的门面。”桥湾镇党委书记谢江说,在地界上给来客留下第一印象,由此认识桥湾、爱上桥湾、常来桥湾。

巴河南北纵贯,历史上桥湾镇曾是重要的水码头,因港而兴。时过境迁,这里的发展随码头功能退却而沉沦。以交通为例,距离达川城区80分钟车程,其余较近县城平昌、渠县均需2小时。

冲破山岭阻隔,追赶时代发展步伐,是桥湾镇的志气。11月20日,记者走访多个点位看到了不少新动作。

除了搭建观景台看山水,一批高辨识度、标志性农文旅产品正在形成,以新门面打开发展新局面。

交通突围

高速与国省干线架起快进快出通道

观景台上的风景不止山水。

左手边,达石快速公路巴河特大桥即将双幅贯通;正前方,一座横跨巴河的大桥桥墩露出水面。

两大在建项目,是桥湾镇交通突围的关键。

远端是在建的达石快速公路巴河特大桥。

前者是国道542线达川区管村至石桥(平昌界)段改建工程,呈东西走向,途经桥湾3个村。该工程相比既有线路截弯取直,缩短里程22公里,加之道路等级提升,明年建成通车后,达川城区至桥湾镇仅需30分钟。

后者是省道204线改造工程的一部分。10月,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公示了该项目线路,由南到北穿过达川区石梯镇、桥湾镇、虎让乡,以及通川区江陵镇。

“两条十字交叉的动脉,将带来快进快出的通行体验。”当地干部充满期待。

达石快速公路区位图。

摊开达川西部片区路网建设图,还有更大欣喜。

在建的陕西镇巴至四川广安(镇广)高速、达州绕城高速西段,都将与达石快速公路互通。这意味着桥湾镇能借区域网络快速上高速,便捷北出巴中、陕西,至关中平原,南下渠县、广安,至重庆。

水路不复兴盛,陆路将载着桥湾与外界紧密联系。

产业突围

柑橘再生稻打出拳头农产品

近段时间天气晴好时,桥湾镇永睦村7组居民晒坝,可见晒谷子的场景。那是新近收割的再生稻。

凭借水源便利、日照时间长的优势,永睦村蓄留再生稻已有30余年历史,也是达州再生稻高产纪录的所在地。“今年最高单产393公斤,又有突破。”永睦村党支部书记李映喜告诉记者,桥湾镇以永睦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全镇7个村共蓄留再生稻4700亩。

永睦村再生稻测产现场。

众所周知,与中稻相比,再生稻米饭口感香软带糯、品质更优,成为桥湾镇紧抓的拳头农产品。今年,当地成功注册“永睦·再生稻”商标,统一包装,以品牌闯市场。

“售价10元/斤,我们要走高端市场。”在谢江的计划中,产品要进驻机场、车站的展柜,既拿到好收益也随着来往人流推广到全国各地。

把特色产品做成外界认知的“符号”,桥湾镇的工具箱里还有不少宝贝。

作为达川区巴河流域百里优质晚熟柑橘产业带的核心区之一,这个季节走进桥湾,漫山遍野的柑橘树,或黄橙橙果子挂满枝头,或被白色套果袋装点。谢江说,柑橘采摘期从9月持续至次年5月,全年仅有3个月无鲜果下树。

柑橘套袋。

其中,果冻橙、特姆林等晚熟品种错峰上市,比从冻库拿出的果子品质优势明显。

事实上,尽管坐拥毗邻巴河无霜期长、昼夜温差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等先天优势,但从技术和管理角度提高柑橘的品质、产量,当地没少下功夫。

达州市达川区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三健介绍,近年来,全区采取柑橘高接种、新品种的引进等办法,逐步更新换代品种、及时改良品种,跟上现代消费需求。

晚熟柑橘是桥湾镇的名片之一。

他特别提到作物需肥“最小养分律”,好比“木桶效应。“作物产量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因此,我们全力普及平衡施肥理念,通过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合理修剪和绿色防控等农艺措施提升柑橘品质。”何三健说。

这些努力铺出“东出北上”销售网络。包括桥湾在内的达川柑橘,卖到了陕西、甘肃、河南、黑龙江等地。

文旅突围

以山水和八大景观吸引人

去年底,达州市建设的省重点项目“引水入竹”工程通水,把桥湾镇带进了不少人的视野。原因是,位于桥湾镇境内的九节滩电站库区,是“引水入竹”工程的取水点。

博得广泛关注,除了让农产品走出去,桥湾镇审视“家底”,力求打造更多爆点,把游客引进来。

采访中,谢江讲起全镇地名有关的一个个故事:鲁班桥、万年仓、美女赛羞、仙女撒网、鸡公梁、猴子打鼓、走马梁、磨子梁。“桥湾曾是重要的古驿道,文人墨客留下了瑰宝,我们要破除‘养在深闺人未识’,把故事讲好、把文化传播出去。”他说。

巴河C字型湾。

在桥湾镇的谋划中,巴河水面宽阔且直,水质清澈,是举办龙舟赛的理想之地,他们讨论举办“巴河龙舟赛”,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大规模吸引客源。

扭住山水做文章,桥湾镇还期待未来能举办环河健康跑、环河自行车赛等赛事。在考察省道204线过境线路时,镇干部把公路“平缓、少坡”纳入意见范围,为未来举办赛事打好基础。

当地期待,隔壁石桥镇的烧火龙民俗文化活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涌入,桥湾镇可借此机会配套文旅活动、场所,打造达川西部片区农文旅爆款。

河堤观光步道。袁城霖摄

愿景美好,但谢江坦言,全镇农文旅融合发展处在爬坡过坎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眼下紧要的是,继续完善交通和旅游配套,做强农业品牌,把一个个“门面”竖得更牢固。

采访最后,谢江讲起桥湾镇地名由来,“逢水搭桥,源露成湾”,这句古语既包罗了山水赋予桥湾的生态底蕴,更凝练了当地人朝着目标攻坚克难的精神缩写。(图片除署名外由桥湾镇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