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心”连“童心” 达州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志愿服务

2025-10-31 17:50:1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代强

四川在线达州观察 杨迎

“每天上百次的踢腿训练,让本来是倒数的我冲进了队伍前列。”10月30日,“巴山老兵”志愿服务突击队达州总队队员董国明、李东、王小夏等6人走进四川文理学院,结合自身经历,向学生们讲述自己对国防和军人的认识及理解。“在和同学们宣讲的时候,他们每一张认真聆听的面容都感染着我,让我发自内心觉得我正在做的这件事情特别有意义。”

董国明所参加的“兵心”连“童心”—“巴山老兵”国防教育志愿服务项目,由达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巴山老兵”志愿服务突击队达州总队承办。“开展该项目,主要为了响应全民国防教育战略,解决国防教育形式单一、青少年国防观念不强、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达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主要通过组织退役军人走进校园,以生动讲述军旅故事、开展军事技能体验及国防实践课程等沉浸式活动,以“红色基因传承”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为退役军人提供价值再造的平台,最终实现双向赋能、共同成长的育人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课程设置丰富,从理论到实践一应俱全。

宣讲队走进耀华中学。

“迷彩故事会”主题宣讲。主要由参与过重大任务的队员组成宣讲团,以其亲身经历的抗震、抗洪故事为核心,配套PPT与短视频开展互动式宣讲,诠释军人使命与家国情怀。

“匠心训练营”技能实践。主要利用队伍应急处理特长,开设军事基础课。内容包括队列训练、战术手势、战场医疗救护(止血包扎)、消防知识演练等。在校园进行小班化、轮训制教学,重点培养纪律性、团队协作和实操能力。

“红色达州”移动课堂。主要结合本地红色文化,由老兵担任“特聘讲解员”,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场馆,将历史从书本搬到现场,进行生动的实地教学。

“项目以‘课程配送’模式进行,将队员经历转化为3大模块共10节标准化课程包,每周选派队员进入试点学校,开展1至2次课程。”达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提到,在开展课程的同时,还会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每月进行复盘,动态优化课程内容。“后期项目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将在全市更多学校推广该模式,计划次年覆盖10至15所学校。”

常规志愿者转化为核心教育主体,打造“行走的国防教育教科书”成为项目创新点。“一年内,我们将通过12场课程,在5所试点学校进行宣讲,志愿服务时长将超100小时。”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成熟后,除了与学校进行合作,同时还将建立与社区常态化的联络机制,根据需求提供国防教育服务,逐步扩大项目影响范围,最终形成“课程标准化+队伍梯队化+需求响应式”的可持续运行模式,确保项目在零津贴模式下长期稳定发展。

“巴山老兵”志愿服务突击队达州总队成立于2025年7月18日,队伍由25名退役军人组成,其中有9人曾参与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消防救援及红色宣讲等重大任务。截至目前,全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30.85小时,主要在应急处突、社会治理、经济建设和红色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