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一线探②丨闻“汛”而动 通川区构建“全民参与”防灾体系

2025-06-25 11:32: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代强

 

 

导语:

汛情就是命令,旱情就是号角!即日起,我们推出“防汛抗旱一线探”系列,深入田间地头,直击生产一线,聚焦关键行动,凝聚奋进力量,通过持续关注农田里的补救、山野间的排查、仓库中的筹备、调度室的决策等一线行动,记录风雨中的坚守,见证汗水里的担当。

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徐洋 刘晓慧 杨迎 文/图

“2025年6月24日15时3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今天晚上到明天白天我市将出现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6月24日下午3时许,这条紧急信息瞬间点亮了“通川区地灾监测”群。通川区复兴镇新桥社区副主任兼松树店地灾点监测员王兴银的手机屏幕亮起,他立刻意识到:要准备“战斗”了。

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通川区构建“全民参与”防灾体系,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动态巡查,确保隐患一经发现即启动分级管控。

雨前排查:监测员的“望闻问切”

“快要下暴雨了,我得上去看看,给大家提个醒。”没有丝毫犹豫,王兴银抓起防护背心、锄头和喇叭,驱车直奔他负责的“阵地”——松树店泥石流隐患点。这里是通川区应急预案内61处地灾隐患点之一,也是全区唯一的泥石流点位。

下午3点10分,王兴银已站在松树店地灾点前。“马上下雨了,注意看天气预报,有紧急情况赶紧撤!”他挨家挨户地高声提醒,“别担心,真有情况,我来带你们走!”

松树店泥石流点位于复兴镇新桥社区7组,曾在2022年10月因暴雨诱发灾害。自那时起,“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就成了王兴银工作重心,尤其在多暴雨的夏季。

站在通川区复兴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公示牌前,王兴银眼神坚定。

他仔细端详全域图,又徒步巡查周边小道:山体形态有无变化?是否有新裂缝或崩塌迹象?沟谷内有无新堆积物或石块异常?

他边走边看,手中的锄头不时敲打坡面进行试探。“哪怕一棵树歪了、断了,都可能是灾害前兆,马虎不得。”王兴银一边观察记录坡体变化、水位、水量、物源量等关键数据,一边强调,“发现异常,必须第一时间上报,组织群众转移。”

后方中枢:指挥室的灯火通明

当王兴银在山野间细致排查时,通川区自然资源规划局的地质环境监测站内同样一片繁忙。工作人员向峰正紧盯着屏幕,逐一梳理全区61处隐患点传回的巡查情况:安云乡点位报告、东岳镇巡查照片……信息纷至沓来。

下午5时许,一场由应急、水务、自规、气象等部门联动召开的会商会议举行。基于气象部门的暴雨蓝色预警,经综合研判,通川区发布了地质灾害三级(黄色)预警。这意味着更高的警戒级别和更严密的部署。

“我们马上要调度各乡镇,确认防灾责任人、监测员是否在岗,隐患点有无变化,是否需要组织转移……”向峰语速很快,他已做好通宵工作的准备,“进入汛期,值守夜班是常态,我们时刻准备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