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达州消息(记者 徐洋 钟文博 摄影报道)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当前,全国疫情防控总体上得到有效控制,达州全域也被列为疫情低风险区。4月18日,在达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市长郭亨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达州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和疾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用三年时间建立起与达州人口相适应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救治体系、医保体系和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疫情防控体系建设也成为此次两会代表们最为关心的民生热点话题。就此话题,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一起来听听他们有哪些建议?
建议:加强达州公共卫生机构专业人才建设
“新冠肺炎”爆发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给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这场防疫战我们打得很艰难,通过这次战‘疫’能够看出我们现实工作中还存在轻预防重治疗的现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都比较落后。”通川区卫健局副局长何俊说。
何俊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达州市正面临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新老传染病防控依然严峻的社会公共卫生服务新形势。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达州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广大居民“健康档案有人建、预防保健有人做、突发事件有人管”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突出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管理和绩效考核等。”何俊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培训教育、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建议:加强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
不止专业人才,何俊另一个关于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的建议也与不少代表不谋而合,他们都提到了校医数量配备不足、资质不合格、设备落后等问题。
“按规定,学校应该按学生人数600: 1的比例配备学校专职卫生技术人员。”达州市名仁园中学高级语文教师邵学译谈到,“我们调查发现每个县市区都至少有一个超过一万名学生的学校,但学校医务室的人员配备、资质和设备等均存在不达标问题。”他认为,若按标准设立校医室,不仅能够让学生家长和老师更放心,同时也能辐射周边居民,能够起到很大作用。
“学校卫生机构应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来自大竹代表团的代表李桂琼也认为,中小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聚集的主要场所,每天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由于他们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一旦传染病发生,容易发生群体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可能扩散到家庭和社会。
因此,上述代表均提出建议,全市中小学生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市、县政府要出台建立校医专项编制,公开招聘的校医必须具备医学专业教育水平,力争5年左右配齐校医。
建议:加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汹涌,口罩作为重要的防护物资,面临着紧迫的供需短缺,多地出现‘一罩难求’现象,一方面,需求增加,各地医院告急;另一方面,口罩库存太少,供应紧缺。”甘国菊是达州市大竹县中医院一名妇产科医生,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医护人员,此次两会她也更加关注公共医疗卫生建设方面,特别是医药防护物资储备问题。
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甘国菊建议,加强各县(市、区)医疗机构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采购;从品种、质量、数量等方面加强政府部门医用物资的应急储备;把医用物资的应急储备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的内容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