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人民日报》22版显著位置刊发了达州市委书记包惠的署名文章《在区域发展中找准城市“成长坐标”》一文。文章如下:
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之际,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深刻指明了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为我们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根据中央精神和四川省委部署,达州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作为“成长坐标”,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着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分享城镇化成果。
城市形态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达州幅员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70%以上,州河在主城区穿城而过,一河两岸、山峦穿插,是典型的山水城市。这些年来,我们鲜明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突出“山”和“水”的特色,以山形为肌理,以河流为经脉,依山就势、显山露水,推动城在山中建、山在城中留,展现不同天际线,形成“山环水绕”的特色生态格局。坚持组团式布局,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加快形成“一心六片”组团式空间布局,构建13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框架。突出山水园林城市建筑特有的立体艺术风貌,以“绿化、亮化、美化”为主线,与高低的地形、坡度和协调有致的色彩配合,形成特有的建筑群与街道景观,彰显城市生机与活力。
城市发展要以协调为先,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基础上,结合实施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明确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达州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四省八市两区的中心,肩负着四川省委建设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四川“四大城市群”之一的重要使命。这些年来,我们认真研究中央城市发展精神,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从国家城市发展战略、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发展和城乡整体协调的高度,提出把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坚持产业兴城、产城一体,大力发展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着力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业和健康产业为支撑的“四个城市经济增长核”。加强与川渝鄂陕结合部的其他9个市(区)的政策服务、经济培育、文化交往等各领域的对接联系,逐步让达州成为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地。探索建立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良性互动机制,梳理各自发展的资源禀赋,加强区域整体规划,消除区域壁垒,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建成开放式、多层次、网络型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体,增强区域可持续协调发展能力,推动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经济一体化。
城市成果要以共享为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不断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达州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彰显地方人文特色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认真做好农村转移人口的安居工作,以安居促乐业,在城市管理中决不允许歧视低端服务业,随意剥夺他们就业的机会。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的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主城区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五治”工程等一系列城市治理工程,提高市民生活工作品质。出台包容性发展政策,让这座城市的所有人,不管是城里人、农村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在这里有梦想就能开花、有理想就能结果,人人都能感受到平等、感受到尊重。达州是巴文化发祥地之一,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站。这些年,我们突出“巴人文化、红军文化、气都文化”三大文化特色内涵,塑造城市人文特质、守护城市记忆,充分展示巴人性格的骁勇刚毅和重情尚义、革命老区人民特有的“精气神”,更好地延续达州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