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开发和建设中,要注重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品质的提升和城市文化内涵的塑造。”记者昨日从市有关部门获悉,我市将启动对中心城区实施功能提升,加快自行车专用道、行人步行道系统和首批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预计今年中心城区可新增停车泊位2700个;今后新建住宅逐步推广街区制,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强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稳固推进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圈,加强对农村转移人口在住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出入境办理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将建自行车专用道 今年新增停车位2700个
提升城市功能为目的,完善路网结构,强化“窄路幅、高密度”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等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通城区各类“断头路”,提高道路通行通力;城区道路中建立慢行系统,树立行人优先理念,加快开展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满足市民绿色出行的需求。推进停车设施配置建设,采取棚户区改造、机关事业单位搬迁腾退等多种措施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逐步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市中心城区今年将实施首批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可新增停车泊位2700个。统筹各类地下管线,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范城市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建设行为。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地下管网严格按照综合管廊规划实施建设,老城区结合道路和地下管网改造,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新建住宅将推广街区制 完成棚改2.5万户(套)
注重提升城市品质,疏解旧城高大密形象,提升新城水平。通过新区发展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人口密度过大,环境质量差等问题。老城区原则上坚持只拆不建,腾出空间用于绿地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城区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和老旧住宅小区改造,今年完成现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2.5万户(套)以上。推动生活街区建设,今后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与修复,将生态要素引入城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保护好古树名木资源,优先培育种植本地树种,积极推进蜀道(荔枝古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
强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同待遇
着力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标志性建筑,按照城市设计的要求强化建筑形态和街区景观管控,形成达州城市标志性建筑。强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合理确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稳固推进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圈,加强对农村转移人口在住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出入境办理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加强对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突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对城区中的古遗址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延续历史文脉。中心城市在建设中要坚持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的理念,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共处的家园。
(贾金戈 严开川 本报记者 谢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