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数据库、组建专家团 达州按需施策助力就业创业

2025-02-14 23:03:0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代强

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杨迎

2月11日,在达州市中心广场,82家来自达州本地以及省外的招聘企业齐刷刷亮相,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融合,为达州求职者们搭建起了丰富的供需对接平台。

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

春节刚过,达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4天时间已连办2场。据达州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统计,2场招聘会共183家招聘企业,提供岗位1.74万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301人。

2024年以来,达州市城镇新增就业4.5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57万人,分别完成任务目标129.16%、144.11%、210.33%。青年就业见习0.12万人,全市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28.91万人。

精准对接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自2024年开始,我们人社部门便突出供需对接,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来保障企业用工需求。”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剑介绍,一年多时间,通过开展“百亿攻坚”用工保障行动,结合“人社干部进企业解难题”活动,建立起人社服务专员联系企业制度,开展服务一百天,选派一百名人社服务专员分批次深入重点企业调研,对接企业服务需求,定制“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常态化解决企业招工难题。并抢抓春节、暑假等窗口期,采取直播带岗、入企探岗、短信推岗等方式加强岗位推介。

同时,通过“双百行动”,开展摸底调查,建好企业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两本台账”,根据台账制定培训方案。以“技能达州”建设为目标,为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开设能源化工、中药材种植等示范性培训班56个。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日立电梯订单培养班”开班仪式

自2024年以来,达州市人社部门便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管办分离”培训就业一体化新模式,构建起“人社主导、行业主办、就业一体”的培训工作机制。“该模式主要通过在培训结业当天,行业部门向有就业需求的培训学员们推荐优质岗位,发放求职登记表,促进学员就业。”刘剑说到,2024年,通过“管办分离”培训就业一体化新模式创办示范性培训班68个,共计4080人次,涉及能源化工、轻纺服饰、乡村振兴等7大行业,培训后实现就业3525人、就业率高达80%,同比提高50%以上。

精准聚焦支撑重点群体就业

“达州人社部门还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通过职业指导、建立数据库的方式支撑该群体就业。”刘剑表示,为更好地促进就业,与川渝人社就业部门、高校和企业HR协同合作,聘请名师开展“传、帮、带”活动,组建了“达州市百名职业指导专家团”,巡回开展职业指导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活动,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走进高校招聘会现场

借助“达人英才计划”平台,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活动,举办中小型招聘活动16场,为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星空纳电电池有限公司等200余家重点企业定向引进1688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联合达州市教育、团委等部门发布《致达州乡友的一封信》,并制作求职招聘二维码,链接达州公共招聘网、达才网等网站,引导在外乡友在线选岗,开启回乡就业创业之路。

针对回乡创业人群,开展"贷”你创业行动。通过取消个人反担保措施,实行联审联批,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亿元,扶持创业282人,带动就业6145人。并建立创业导师师资库,开展万达开第三届“创业论坛”、万达开第四届创业创新大赛、2024年“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走进万源暨“创梦川渝”创业指导等活动,培育创业项目200余个,吸纳就业3245人。

除此之外,针对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动态建立困难群体实名制数据库,“一人一策”进行帮扶,截至目前,已有1306名困难群体就业,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2万余人,有效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系列活动93场,建成就业帮扶车间63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2万个,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万余人。

精准创建三大平台夯实根基

“我们通过夯实‘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两级零工服务平台、‘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助力基层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刘剑说道。

2024年,达州市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按照“六统一”(即有统一的经办场所,有统一的标识标牌,有统一的设施设备,有统一的事项清单,有统一的工作队伍,有统一的专项服务补助)进行三级联建,县、镇(街道)、社区分别建成总站、分站、驿站,形成“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新格局。

同时,整合共享“骑手驿站”“旅人港湾”“零工空间”等,统一设置零工大本营,形成“1+N”的零工服务网络,拓宽人社服务渠道。目前,已建成标准化零工市场9个,零工驿站12个,服务零工2万余人次。

除此之外,搭建云上数字智慧就业平台,建立岗位信息和求职信息“双归集机制”,动态收集企业岗位和求职者就业需求,链接公共招聘网和经营性招聘平台数据,深度运用大数据分析、AI面试等技术,精准绘制企业需求和求职人员画像,通过系统自动筛选、智能匹配,实现人岗互配、供需互动。

智慧就业平台

“后续还会持续完善‘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推进‘智慧就业’‘零工驿站’等就业平台建设,建成23个省级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创新打造一批社区零工角、就业小店等示范点位。”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朱宏尚表示,接下来,将加快建设万达开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达才网”等服务机构入驻园区,争取年底前建成投运,并成功争创省级园区。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