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达州两会·圆桌|如何助推达州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2025-02-18 11:58:5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代强

导读

2月13日至17日,达州市进入“两会”时间,各行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为新一年发展献计献策。四川日报达州全媒体中心推出两会“圆桌”栏目,关注热点话题。

达州凤凰山上元九登高节景象

主持人:

川观新闻达州频道徐洋

圆桌嘉宾:

杜权军:市人大代表、渠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毕娟:市人大代表、达州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工会主席

加晓昕:市政协委员、四川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柏晶:市政协委员、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院长

巴山大峡谷景区

“积极发展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首发经济”“做好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举办高规格赛事和本土品牌赛事,让更多的外地人跟着赛事来达畅游。”2月13日至17日,达州市进入“两会”时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为今年文化旅游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

2024达州马拉松暨“跑遍四川"达州站

文化旅游如何融合发展?如何提升达州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就文化旅游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

渠县城坝遗址

关键词:扩大巴文化对外影响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省委明确支持达州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和旅游发展高地。

“渠县将主动融入巴蜀文旅走廊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杜权军介绍,渠县作为巴賨文化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民俗风情,中共渠县县委第十四届八次全会明确了建设“全国巴賨文化传承创新高地”的发展定位。

目前,随着城坝遗址考古发掘的推进,巴文化历史脉络逐渐清晰,历史底蕴逐渐显露。但巴文化系统的考古发掘,分析研究、保护利用、展示宣传、转化赋能、文旅融合等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杜权军建议达州加大对渠江流域(渠县段)考古调查勘探,寻找先秦巴賨文化遗址;建议对接国、省文物局,支持礼义城遗址申报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全市旅游资源,科学规划跨县域的巴文化精品旅游路线,对纳入巴文化市级旅游路线的点位进行提升打造,扩大巴文化对外的影响力,使之真正成为达州文化旅游的品牌标签。

“大三峡·大巴山”文化旅游季启动仪式

关键词:加强区域文旅合作交流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近年来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达州也先后出台多个相关发展规划为文旅融合指明方向。

加晓昕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发展,达州文旅融合发展还存在资源挖掘不足、智慧文旅新生态打造不够、区域文旅协同较弱等问题。

因此,她建议,达州应启动“达州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市级文化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将达州打造成中国西部数智文旅新城。

加晓昕认为,文旅融合更应加强区域文旅合作交流,“建议达州联合重庆万州、陕西安康等地推出跨省联票系统、共享交通网络,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节点城市,发布‘大三峡·大巴山’精品特色文旅融合旅游线路。”

“遇见巴国”系列文创产品

关键词:打造文创产品统一品牌

柏晶介绍,近年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三星堆博物馆的黄金面具金属胸针、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创意玩偶等文创产品火爆“出圈”。

她认为,达州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产品需求量大,文创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达州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产品种类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品牌影响力弱、地方特色不鲜明等现象,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也限制文创产业发展壮大。

她建议达州制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加强创新设计研发;鼓励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文创设计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本土文创设计人才。

同时,她建议达州应强化品牌建设推广,打造达州文创产品统一品牌:制定品牌标识、品牌口号和品牌传播策略,让文创产品真正走向市场,并逐步形成达城文创系列品牌。

达川区三里古街

关键词: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当前,“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音乐去旅行”“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城市漫步”等已经成为文旅发展新趋势,演艺、影视等文旅新业态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达川区“两馆一街区”项目作为达州市主城区城市文化地标,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地。毕娟介绍,自该项目建成以来,人气还不够,带动经济发展动力还不足,亟需植入文旅新业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她建议,达州应打造沉浸式演艺空间,利用达川区“两馆一街区”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街区等空间,打造驻场演出项目,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演体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资本策划打造沉浸式演艺体验项目、户外音乐节、小型演唱会、非遗表演等演艺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达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