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月13日至17日,达州市进入“两会”时间,各行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为新一年发展献计献策。四川日报达州全媒体中心推出两会“圆桌”栏目,关注热点话题。
主持人:
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杨正波
圆桌嘉宾:
罗魏琼:达州市政协委员、达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会长
涂倩倩: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幼儿保育专业教师
刘婧:达州市机关幼儿园教师
唐丹:四川省人民医院川东医院·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儿中心)医师
今年的达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口和需求变化为导向,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办成更多好事实事。
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如何“托得上、托得起、托得更好”?参会人员和市民以民生为己任,积极建言献策。
关键词一:体系化创新实现婴幼儿保育
罗魏琼认为,当前,“不敢生”“养不起”“托育难”依然是群众关切的核心痛点,这也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关键切口。
达州市机关幼儿园幼儿正在做游戏。
如何实现“托得起”?她建议从两个方面发力:实施“空间倍增计划”,通过社区嵌入式托育点、企事业单位共享托育、公办幼儿园延伸托班等方式提高0-3岁托位覆盖率;推行“家庭托育伙伴计划”,对经专业培训的家庭育儿师给予资质认证和运营补贴,激活居家式小微托育资源。
同时,建议政府给予家长一定的补贴,将普惠托育机构人员纳入幼儿园教师政府补贴范围,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提高隔代照料积极性。
在保障“托得好”方面,她建议构建“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破解专业人才短缺和标准化服务难题;在职业院校增设婴幼儿行为观察、特殊需求儿童护理等前沿课程,强化“医育结合”实训,设立育幼行业特殊岗位津贴,将保育师纳入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打通职业晋升通道;建立托育机构星级评定制度,对师资配比、课程设置、安全照护等实施动态监测,结果与补贴挂钩。大力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让科学育儿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关键词二:摒弃“育幼等同保姆”的观念
涂倩倩认为,婴幼儿保育是促进0-6岁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作为中职学校,通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利用资源普惠托管、员工托管、托育经费及时间补贴等措施积极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家庭社会友好和谐发展。
达州市通川区睿思大耳朵托育中心保育员正在与幼儿交流。
在涂倩倩看来,应该摒弃“育幼工作就是保姆”工作的陈旧观念,提升育幼人才专业技能、社会认同感和福利待遇,为友好和谐,培优、育幼社会充实人才。建议利用各幼儿培训机构、幼儿园、职业院校幼儿实训基地等增加托育点及托育人才规模,满足“放心托、就近托、普惠托”,降低两代人的托育时间和精力成本。
关键词三:吸引优秀毕业生投身托育行业
刘婧表示,创新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做好婴幼儿保育工作至关重要。建议加强与高校婴幼儿保育专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吸引优秀毕业生投身托育行业;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在职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涵盖婴幼儿心理、营养、卫生等多学科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学生正在进行婴幼儿保育培训。
同时,制定统一的托育服务质量标准,包括场地设施、师生配比、课程设置等方面。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定期对托育机构进行评估考核,确保服务质量达标,让家长放心。
政府设立专项财政补贴,根据托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受托人数给予补贴,降低托育收费标准。对低收入家庭发放托育补贴券,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此外,建议引导托育机构优化运营管理,通过集中采购、合理安排人员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鼓励公办托育机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供价格合理的普惠托育服务,带动整体市场价格趋于合理。
关键词四:让“家庭医生”走进托育行业
唐丹建议,可以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托育机构签约服务,派出专业医护团队定期到托育机构,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营养喂养指导、生长发育评估、照护环境的构建、中医保健技术指导等服务。这种模式意在以医生服务补齐托育机构在卫生保健上的短板,为入托幼儿筑牢安全屏障。
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儿中心医生正在与幼儿交流。
在唐丹看来,如此一来,入托的幼儿有了专业的“健康管家”,健康成长更有保障。专业医生定期上门服务也给家长们吃下“定心丸”,吸引更多有需要的家长放心地送孩子来托育。(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