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达州频道 徐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农业大市,达州如何抓好“三农”工作以稳住“压舱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本盘?2月11日,达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要重点抓好粮食生产、第一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托底性帮扶“五大任务”,奋力推动农业强市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农民丰收。熊高六 摄
形势
“三农”发展呈现许多新趋势新特征
2025年,达州“三农”工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会议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蓄势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
于达州自身而言,还有许多新趋势新特征。
首先是保持粮食生产位次压力较大。从自然条件看,达州“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特征,耕地相对较少;经过连续两年实施粮油单产提升行动,达州将粮食单产水平提升至387.1公斤/亩、居全省第9,但粮食单产仍处于全省中等水平。因此,必须要持续在稳播面、增单产上下功夫。
宣汉县胡家镇鸭池村高标准农田。熊高六 摄
其次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任重道远。达州地处盆周山区,丘陵山地多、人均耕地少,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经营方式较为传统,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不足等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亟待解决的课题。
再次是要跟上城乡融合发展加快的步伐。当前,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问题交织,既需要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更需要进一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为扩内需、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最后是保持农民稳定增收面临挑战。受大环境影响,农民增收放缓的趋势明显,稳定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经营性收入等将面临新挑战。
大竹县九银村风貌。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
突破
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粮食总产夺得全省“十二连冠”,是达州农业的金字招牌。会上,让达州粮充盈“天府粮仓”被摆在突出位置。如何提升粮食产量?达州明确,大力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化“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确保全年完成粮食播面851.8万亩、总产331.4万吨,奋力夺取全省“十三连冠”。
提单产的抓手是,良种良法良机等融合应用。达州将用好今年省级财政将丘陵山区种粮大户补贴标准提高到200元/亩的政策,并积极推广优良品种,落实先进耕种管收技术等,不断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充分挖掘薯类、玉米等作物单产增长空间。
机收稻谷。熊高六 摄
达州市达川区正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会议提出今年该产业园区发展要实现大飞跃,推动落地企业产品“出炉”及应用,出台支持园区发展措施,争创省级园区。
同时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抓好畜禽和蔬菜生产供给。2025年,达州将确保全年生猪出栏稳定在429万头以上,稳居全省前4。
渠县菜家山牲畜养殖有限公司牧场。袁城霖 摄
重点
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大文章
会上,有民营企业分享了一组数据:达州常年生猪出栏420万头以上,按2个人年消费1头计算,每年富余量达200多万头,亟待产能转化。
有资源、有基础、有潜力,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大文章,正是达州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
作为农业大市,农产品加工是达州重点培育发展的三大千亿级产业之一。会议明确,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利用好森林资源,着力打造“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先行示范市;做深竹和苎麻产业,努力在“以竹代塑”和苎麻全产业链上取得更大突破。
目前,达州获批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15个、191.4万亩,四川兴竹、上海天虹、上海泰盛、浙江鑫宙等竹和苎麻龙头企业落地建设,竹和苎麻产业发展破题成势。今年,达州将扎实推进已批复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全力包装剩余277.6万亩项目,确保四川兴竹年产65万吨生物基新材料项目满产达产,上海天虹苎麻全产业链、上海泰盛年产110万吨漂白竹浆生产项目竣工投产,浙江鑫宙竹缠绕管道生产项目开工建设。
开江大闸蟹。袁城霖 摄
同时,达州将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和培育力度,加快补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电商配送等短板,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达州将扎实推进托底性帮扶万源工作,确保阶段性摆脱欠发达县域地位。
持续提升乡村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也是会议关注的重点。达州将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增强农村水、电、气、路、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快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乡风文明建设,丰富农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激发乡村发展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