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到2027年,培育形成3大千亿级主导产业、3大千亿级园区、10大百亿级企业,基本建成万达开天然气综合利用集聚区、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强市——7月6日召开的中共达州市委五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达州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定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目标。
达州如何发挥利用既有产业集群基础,进一步做强企业主体,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7月7日,中共达州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前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做强企业主体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达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孙骏介绍,达州将突出优势资源转化、市场主体培育、产业园区提档等重点和关键。
达州市经信局局长杨勇介绍,落实全会要求,将从健全产业体系、加快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企业、要素保障支撑、凝聚合力5个方面抓落实。
在健全产业体系方面,开展产业集群发展行动,实施《“3+3”重点产业年度行动方案》;开展链主企业引培行动,出台《达州市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开展产业新赛道抢占行动,制定《达州市加快培育新赛道发展未来产业行动实施方案》。
在加快项目建设方面,建立百亿项目推进台账,健全百亿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进情况每月进行通报;建立重点项目管理台账,对投资十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建立管理台账,发挥项目秘书作用,推进情况每两月进行通报。建立招引项目落地台账,对新签约且投资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建立落地台账,建设情况每季度通报。
在培育壮大企业方面,制定《达州市工业“千人助千企”结对帮扶行动方案》,帮助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实施梯度培育工程,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实施品牌塑造工程,制定《达州市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高“达州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要素保障支撑和凝聚合力方面,积极协调天然气本地留存量,切实降低企业用电价格,保障用地之需和解决人才之急、化解资金之难,加快创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提高平台品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市县两级定期研究工业工作,调度产业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驱动产业大发展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达州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有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对现代产业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大创新驱动产业大发展。
达州市科技局局长李国洲介绍,达州将在加速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着力。
具体而言,达州将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省级创新型城市五类含金量高、影响力大的高能级创新载体,稳步推动全域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同时紧盯科技前沿领域,重点围绕达州生物医药、先进制造、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等方面创新基础和后发优势,积极争取上级在达州布局一批叫得响、建得成的大科学装置平台。
深化区域协同创新,达州将抢抓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等战略机遇,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增强创新策源能力,达州将在企业培育、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发力,包括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三大行动,加快推动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大学科技园等高能级平台建成投用,以“达人英才计划”为统揽引进一批“高精尖缺”技术人才等。
此外,达州将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选优配强科技队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健全创新体系;优化项目供给,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包干制”等方式,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项目,集中突破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技术壁垒;建立推行“科技秘书”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加强科技监督、科技评价、科研诚信建设,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诚信守规的创新创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