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频道 徐洋 卓峻帆
1月6日,达州市举办达州籍在外优秀医疗卫生人才返乡恳谈会。
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等地的31名达州籍知名医疗专家学者,围绕“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主题,为推动达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实招、硬招。
“目前,达州正处于推进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举办此次恳谈会就是希望能借助达州籍在外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智慧,通过家乡人、老乡情,为达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金点子、好办法。”达州市卫健委机关党委书记文祖学说。
如何做响区域品牌?
“高质量发展近几年是高频词,对于如何做好一个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绝非一朝一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金荣华首先发言。金荣华是宣汉县人,1989年到北京工作。他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重点关注病人问题的解决,减轻疾病负担,提高医疗机构的效率。
“质量、安全、创新”是金荣华强调的医院发展关键词。他提到,创新就是做学科,无论大小医院,都要有一两个在某领域做得比较突出的学科。“创新,也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当地人群疾病、流行学规律做差异化发展,才能做响区域化品牌建设。”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党委书记王群波是达州市通川区人,他也提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性,“家乡每家医院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点,每个医院的优势学科不要雷同。”
王群波同时提到推进医疗集团建设对区域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性。他说,医疗集团可下设多个医疗中心,在集团内部进行资源调配和整合,能更好促进差异化发展,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质效。
如何把握新趋势?
“哪些新技术能在区域内形成引领?哪些趋势值得去主动把握?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何大维何大维提到,特色的技术和有影响力学科专科,或许就是家乡医疗实现“弯道超车”最见效的办法。
互联网医疗便是一个新的趋势,线上线下融合,容纳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协同问诊,“我现在打开手机,哪怕是万源市山区的群众需要,我都可以为他远程诊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重庆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肖明朝,是从小在达州高新区河市镇长大的万源市人。
肖明朝在发言中提到,近年来,大家都开始重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比如远程医疗、远程医疗培训等,无论医务人员的自我能力提升还是人才培养,互联网都是很好的平台,“家乡还应该多在‘互联网+医疗’等方面多下功夫。”
如何提升人才能力?
去年10月,达州市中心医院原院长曾凡伟调任四川省骨科医院副院长,此前他有着在达州多家医疗机构工作的经历(宣汉县人民医院、达川区人民医院、达州市疾控中心、达州市中心医院等),“我亲眼目睹了达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曾凡伟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分为管理人才、管理干部和专业人才三类。在专业人才建设方面,要围绕以临床为主的科研团队培养,并与学科建设相连接。
“有人才会有未来。”提到人才建设,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教授彭星辰也给出自己的观点,首先需要思考怎样把人才留在达州,这需要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建设,达州要有吸引人才的基础,并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彭星辰也提到,除了外引进外来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积极培养本土人才,要思考如何持续提升达州本地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学历、临床水平。“我相信,通过外引、内拔,达州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才会有核心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