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产到优价 达州市桥湾镇30余年再生稻基地谋突破

2022-10-26 21:17:57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编辑:侯佳

陈小平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10月21日下午,桥湾镇永睦村7组,正在晾晒再生稻稻谷的村民黎定慧面露喜色,“估计亩产五六百斤,与往年相差不多,干旱的影响有限。”

近段时间,四川产粮大市达州陆续进入再生稻收割期。有30余年再生稻栽培历史的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村民照例迎来了农忙。就在几天前,国家统计局达州调查队和达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对该村“宜香优2115”再生稻示范片进行测产,得出数据“亩产319公斤”,并认为这在达州属于高产。

有蓄留再生稻的传统,如何让再生稻产出更高效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从产量再提升和售粮优价两方面谋突破。

村民抢抓天时收割再生稻。袁城霖 摄

抓病虫害防治 产量谋突破

相比川南,川东北蓄留再生稻整体而言在光热条件上并无优势。为何永睦村能长期蓄留再生稻?

当天15时40分,记者走进永睦村再生稻基地时,眼前400余亩连片金黄稻田全部被斜射的阳光覆盖。环顾四周,附近的山梁较矮。心中顿时得到部分答案:“这里能够从早晒到晚,光照充足”。

猜想得到验证。多位村民举例说,周边也有其他集中连片稻田,因地理位置背阴,而没有蓄留再生稻的习惯。

航拍永睦村再生稻基地。基地毗邻巴河,一条溪沟川流而过。李彦 摄

永睦村相对适宜的气候条件还有多个。基地紧邻渠江左岸支流巴河,海拔较低,平均气温相对较高;在呈梯田式分布的基地中,一条小溪沟川流而过,其水源正是巴河。“巴河水就在田埂前,保证了稻田灌溉。”永睦村党支部书记李映喜兴奋地说。

今年,水利条件就发挥了显著作用。李映喜介绍,头季稻收割后,8月19日政府组织抽水灌溉缓解旱情,保证了再生稻蓄留面积不减。永睦村村民长期受益于自然条件,头季稻亩产1200斤以上。

除了气候,另一关键是,村民熟悉再生稻栽培技术。

“再生稻能否有收,稻桩蓄留高度很重要。”桥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任国华说,蓄留再生稻需要在头季稻收割时,稻桩留40厘米左右,“稻桩留短了,腋芽被割掉发不出芽;留长了,腋芽卡在桩节,也长不出芽。”当地村民经验丰富,收割头季稻时能够熟练地把握留稻桩的高度。

工作人员正对再生稻基地进行测产。李彦 摄

为了让再生稻有可观的产量,永睦村村民通常选择早、中熟水稻品种,并采取旱育秧的播种模式,让头季稻收割提前10天左右,给再生稻生长预留足够时间。

“产量提升还有空间。”在桥湾镇工作了20年,任国华对永睦村再生稻发展的优势和短板看得很清晰:“村民没有足够重视再生稻的病虫害防治。”他说,由于再生稻稻桩比头季稻矮,病虫害不容易被发现,当发现时可能为时已晚。“接下来要加强技术培训,让再生稻产量再提升。”

村民抢抓天时收割再生稻。陈小平 摄

做品牌强推广 销售谋突破

从再生稻生产聊到销售,原本一脸笑容的李映喜瞬间眉头紧锁。“售卖很少,多数是村民自己留着吃,或者送给亲朋好友。”

众所周知,与头季稻相比,再生稻稻米品质更优、口感更好。“但售价没有与品质形成匹配,销售渠道也没有打开。”李映喜坦言,目前销售主要依赖口碑传播,多数是熟人购买。

就在上个月,几位从城里来的市民,一口气把黎定慧家仅剩的200多斤再生稻稻米全部买走了。“他们是‘识货’的,但这种情况少见。”

刚刚晾晒的再生稻。袁城霖 摄

打开销路,桥湾镇在积极想办法。

桥湾镇党委书记魏伯波说,永睦村正筹备成立专合社,并注册商标,将来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形成品牌效应,把永睦村再生稻稻米推向市场。目前,商标logo设计、相关注册程序正在推进,预计明年启用。

此外,桥湾镇计划对永睦村再生稻基地统一种植品种,和实行专业化栽培管理,进一步做优稻米品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