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清河镇沙坝村村民范德才老宅基地复垦后
罗欢 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钟文博
“旧房子拆迁给了有补偿款,这复了耕过后,种上油菜,我们又增加了一笔收入。”4月16日,达州市大竹县清河镇沙坝村村民于科权站在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复垦后的油菜地说到。
类似于科权得益于增减挂钩项目的村民不少,大竹县自然资源局征求项目区村组和农民意愿,以农户自愿参与为首要原则,按标准给予群众补偿,组织施工队伍对空闲、废弃宅基地进行拆除复耕,再交由当地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粮食、蔬菜作物栽种,增加了项目区乡镇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经济收益。
大竹县清河镇沙坝村村民范德才老宅基地复垦前
据介绍,早在2018年,大竹县自然资源局通过分析外地引进社会投资实施增减挂钩项目情况,结合大竹县土地增减挂钩实际情况,预判增减挂钩产出节余的指标将有力保障未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随即,大竹县将全县31个乡镇(街道)划分为11个项目包,全域引进社会投资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
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大竹县多方发力,争取更多的增减挂钩计划指标。目前,大竹县上报省、市项目实施规划104个,申请指标面积3.1万亩,已陆续获批项目79个,批复面积2万余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遵循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应拆则拆,宜耕则耕,益林则林,逐步有序实施复垦整治,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大竹县自然资源局局长邓良春介绍,目前大竹已复垦面积2000余亩,产出节余用地指标1400余亩,预留当地用地指标600余亩。
(图据大竹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