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民教育政府办、学生娃娃吃好饭”——这是达州响亮提出教育工作指向。在达州,公办中小学全面取消择校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食堂全部收回公办。
今年2月15日,《达州市中小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出台并实施,对全市学校食堂的建设选址、功能布局、设施配备、制作流程、人员管理等作出具体执行标准。
念好达州1246所学校食堂高质量运行的“紧箍咒”,《规范》为达州68万余名学生在校“吃好饭”的基础保障。
《规范》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为全市1246所学校食堂起到了怎样的意义?《规范》有哪些具体亮点和特色?近期,四川在线对话《规范》编制小组成员一起探讨上述问题。
对话嘉宾:
黄远植《达州市中小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服务规范》编制小组组长
徐志宏达州市学生资助与学校后勤管理中心主任
主持人:
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徐洋 杨迎
四川在线:《规范》出台的背景,以及《规范》出台前达州学校食堂主要存在的问题?
黄远植:今年,达州正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规范》的出台也是提升软实力的一个方面。
此外,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发现,由于学校就餐的人数巨大、学校食堂的设施条件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学校食堂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监管的重点、部门和学校管理的难点。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学校对食堂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二是食堂的加工区和就餐区的建筑面积不足,设备设施不齐全、不完善;三是食堂的加工区布局不合理、流程不规范;四是食堂的管理和操作人员配备不足,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不高。
《规范》解决了中小学校食堂建设无标准、管理不规范、操作不合规等问题,实现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川在线:学校食材供应和操作人员管理是食品安全和营养保障的重要环节,标准对这方面有什么保障措施和要求?
黄远植:标准对学校食堂原辅食材、设施设备、过程控制以及人员培训考核都有具体规范性要求。其中,针对食材供应,《规范》明确提出学校应集中、定点采购米、面、油、蛋、肉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
从食用农产品个体生产者直接采购食用农产品的,应查验其有效身份证明、索取联系方式并存档。从集中交易市场(农贸市场)采购食用农产品的,应索取并留存经营者(或集中交易市场管理者)加盖公章(或负责人签字)的购货凭证;
不得采购亚硝酸盐、散装食用油、散装食用盐等散装食品以及来源不明、野生动植物等高风险食品;食品原料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分类、分架存放;
暑假、寒假期间若无供餐,食堂烹饪区、其它功能区(间)、食品库房的食品原辅材料及调味品必须全部清零。
针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及从业人员,分别提出了管理人员要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自查、风险排查和隐患整改,并组织从业人员参加操作培训、考核及健康检查;标准明确从业人员与学生就餐人数比例不小于1:100,且细化了个人健康、卫生、穿戴及上岗要求。
四川在线:《规范》出台后,达州市教育系统如何推进?
徐志宏:《规范》出台后,达州市教育系统第一时间组织各级学校贯彻学习,各级各类学校对标对表加快完善食堂改造,呈现出食堂条件显著提高、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满意测评大幅提高的良好态势,家长、社会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期盼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