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频道 徐洋 杨迎
“落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14条’,争创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2月22日下午,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达州市中医药发展方向。
达州市是中医药大市,境内拥有中(草)药资源2386种,收入药典431种,人工栽培道地药材89种。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14条’的施行,将有力推进达州打造中医药治理模式和特色发展的先行地,打造中医药产教融合和协调发展的集聚地,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开放发展的引领地。”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黄中平介绍。
“为把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达州市将中医药作为极具市场比较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推进。”黄中平说,“争创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我们有信心,更有决心。”
争创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达州有目标有步骤有规划。
黄中平介绍,在建立健全中医药地方法规方面,2022年,达州将启动《达州市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地方立法,增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发展合力,有效解决泛采滥伐野生中药材问题。
在中医药发展政策举措上,达州将制定《达州市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十四条措施》的配套文件,推进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具体改革事项清单任务,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加强中药材地方标准制定,2022年编制萼贝、木香、华重楼等栽培技术规程和中药材地方标准3项以上。
同时,达州将建设“全省重要的中医医疗高地”“全省重要的中医药人才高地”“全省重要的中医药文化高地”等三个高地。依托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造“三中心两基地一旗舰”医院;实现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与达州中医学校一体化发展,建设川东北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打造秦巴中医药职业教育品牌,到2025年新培育万名中医药实用技能人才,建成达州市中药材标本展馆、达州中医药博物馆、达州药用植物博览园。
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还将实施“三大行动”。
实施中医药产业发展质效提升行动。达州将遴选一批重点品种,明确2+N个中药材重点品种。培育一批“秦巴药乡”,确定3-5个乡镇先行先试。建设一批重点基地,2022年建成1个省级中药材现代园区、2个市级中药材现代园区,新增中药材种植2万亩。打造一批重点产品,加快推进乌梅、天麻、银杏综合开发利用,将乌梅培育成年产值达10亿元的大品种。到2025年,达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85万亩以上,产业链综合产值200亿元以上。
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达州将组建市级中医专家团队、县级高年资中医师,在基层开展指导巡诊、坐诊带教、联村帮扶等行动及中医确有专长后备力量结对帮扶工程,扫除基层中医药服务空白盲点,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确保到2022年达州市“村村站站都能看中医,能看好中医”。
实施共建万达开中医药先行区行动。达州市将联合广元、巴中、南充、万州、开州等地组建秦巴中医药产业发展联盟,推动中药材跨区域种植合作、实施中医药项目联合攻关,共建万达开中医药产业经济体,共同规划中药材资源保护、生产布局、规范中药材种植生产、品牌打造和产业集成。
当前,达州市8家公立中医院均设置了中医药基层指导科,构建了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基层中医诊疗服务点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同时,达州市中医药产业快速起步。达州中市药材种植面积达78万亩,规模5000亩以上的品种16个,达川、宣汉、万源纳入全省32个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县,“达川乌梅”被评为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为全省唯一品种。(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