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文/图
6月6日,达州市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首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在持续开展“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整治活动的同时,今年达州市还确立“全力办好48件民生实事”,着力补齐民生基础短板。
“这是市委市政府持续全力推动民生工作的一项具体举措。”达州市委目标绩效办副主任龚平介绍,今年达州市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梳理后,实施了48件民生实事,现正在全力推动中,把其变成名符其实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办好48件民生实事”这项工作具体如何开展的?
龚平称,主要采取了“四个强化”的工作举措,即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日常调度、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督查问效。
强化组织领导。今年初,达州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民生实事工作,以市委“一号”文件印发全市实施,并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市级牵头部门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了民生实事监管、督查、考核、问效、评价等绩效考评机制,形成了全市各级各部门牵头抓总、分工协作、各施其职、齐抓共推的“一盘棋”工作格局,从组织上抓好了民生实事工作推进的顶层设计。
强化日常调度。建立了民生实事项目监控台账,明确了项目内容、进度安排、资金拨付、联络人和联系电话等内容;建立了月报制度,每月统计项目实施及资金拨付情况,并报各级领导准确掌握和科学调度各项目标任务实施情况,推动工作落实;市委目标绩效办不定期实地督导民生实事项目特别是滞后项目推进情况,及时督促项目业主及项目牵头单位开对处方、对症下药,及早解决影响项目进度的问题或困难。
强化要素保障。达州市紧盯民生实事项目水、电、气、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特别是在各级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逐年加大民生实事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实事项目资金需求,健全了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建立了要素保障横向联动、纵向协调机制。同时,达州市推行“容缺预审”“并联审批”“全程代办”“首问责任”等制度,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让项目实施赢在“起跑线上”。
强化督查问效。通过年初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清单、完成时限,采取“月调度、季视察、年考核”和重点督办、不定期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对民生实事项目督查的“高压态势”;督导专班不定期跟进督查,掌握实情,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高质量的对策建议;由市级四套班子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季度实地督导,以专题调研、现场办公、召开联席会等方式,为民生实事顺利推进扫清障碍、破解难题,形成了对民生实事项目的“高位推动”。
“可以说,四套班子领导牵头督导民生实事工作是达州市独特的、有力有效的工作推动机制,实际效果非常好。”龚平说,达州市一直将民生实事项目纳入目标绩效考核,与干部职工自身利益挂钩、与干部职工评先选优挂钩,并将民生实事项目交由群众评价,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验收、销号”的根本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