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大竹①|尝“香”识大竹,全国近3成的香椿出自这里

2021-03-17 11:34: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袁敏

【导读】今年,正逢“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被列为我国“十四五”时期和本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

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既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还要在乡村建设上有突破;既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又要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

踏上新征程,奋斗正当时。

春暖巴渠,四川日报社达州分社即日起推出乡村振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组将通过深入达州县(市、区)乡村一线的走访,记录并展示乡村里的新变化、新生活、新期待。

达州频道 赵权军 卓峻帆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先看一组数据:全国最主要的香椿种植、生产、销售、深加工基地,全国60万亩的菜用香椿中,这里占了12万亩;2020年,香椿鲜芽销售1.1万吨,鲜芽产值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7亿元,这里占了全国总产值的30%。

“这里”是达州市大竹县。以两片树叶(大竹白茶和大竹香椿)闻名的大竹,靠发展“树上的蔬菜”经济,香椿产业成为大竹农业特色产业,赢得了“中国香椿第一县”的美誉。

尝“香”识大竹,这片来自树上的蔬菜,如何变成了餐桌上备受追捧的“轻奢品”?川观新闻记者走进大竹一探究竟。

一片嫩叶,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忙过这40多天,老汉(公公)就能赚两三万块钱。”3月16日清晨,罗安琴赶上第一趟班车从大竹县城返回大竹县石河镇新建村老家。背起背篓、扛起挂钩,和75岁公公冯裕清上山,开始摘家里的香椿嫩芽。

冯裕清挺直佝偻的腰,用竹制铁挂钩,轻轻一拖拽,几朵沾着露水的香椿嫩芽落地。

“动作一定要轻,莫把嫩叶弄坏了,叶片成色好,根部完整,鲜红肥嫩能卖出好价钱。”冯裕清一边干活,一边给儿媳示范如何摘香椿才能保障嫩芽完整。

冯裕清已种了20多年的香椿。靠着卖香椿,两个儿子送进了大学,都在县城安了家。

目前,新建村已发展香椿种植5000余亩,是大竹最早种植香椿的村之一,也是石河镇3万多亩连片种植产业区的核心所在。全村每年产出25万斤香椿嫩芽,带给全村500多万元的收益。

石河镇党委副书记李小旭介绍,香椿种植已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渠道,全镇2181户贫困户靠香椿户均增收6000元,“通过这些年对香椿经济的重点扶持,老百姓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重点扶持,擦亮大竹农业金字招牌

3月16日一早,过境石河镇的国道210沿线,挤满了来自外地的收购商,只为抢购到清晨成色最佳的大竹香椿。

现场打包,即买即送,“每个泡沫箱里4斤香椿嫩芽,5斤重的冰块,保证香椿芽被运抵目的地时仍是新鲜的。”采购商王金平麻利地指导工人将新收的香椿打包,这批香椿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上海。

在规模化发展前,香椿树多杂生于大竹乡村的房前屋后,每年新长的嫩芽仅作为村民尝鲜的“野味”。

大竹香椿产业化发展始于2009年,围绕“扩大种植面积、加强基地建设、坚持品牌战略、强化科技支撑”思路,香椿产业被定位为“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展示大竹的城市名片”。

自2012年起,大竹县每年投入500万元预算资金,用作香椿产业县级财政配套的发展资金、补助资金,扶持和鼓励香椿产业发展。

除了扶持地里的种植,投入资金重点被用于“大竹香椿”的品牌打造。2019年,“大竹香椿”获得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

如今,每年年初的香椿收获季,全国各地千余名经销商涌进大竹,备好冷链车,将鲜嫩给的大竹香椿送往全国各地。

乡村振兴,香椿助力

今年3月,总投资358万元大竹县首个香椿专业交易市场投运,实现香椿交易、存储、包装、运输、销售等“一站式”服务。

大竹县香椿产业协会会长刘成文是这个交易市场的负责人,他介绍,在协会的统筹下,大竹香椿已建立起从前端到后端一整套标准操作流程,“香椿的质量分级、贮藏条件、标志标识,再到冷链运输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

目前,大竹有各类香椿行业专合社、公司20余家。刘成文介绍,除了直接新鲜销售外,香椿的深加工项目也已在大竹落地,已陆续开发出香椿酱、香椿火锅底料等多个香椿制品。

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打造香椿交易集散地;提高冻库存储容量,实现香椿错峰上市;发展香椿林下经济……在刘成文的记事本里,已列满了协会今年将重点推进的工作事项。

乡村振兴,香椿助力。开启乡村振兴的恢弘篇章,香椿,已成为大竹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

在大竹规划中,到2022年,大竹全县香椿栽植面积将突破15万亩,引进投资加工企业4个以上,覆盖全县的椿芽收购网点基本形成。香椿产业总产值将实现6至8亿元,农民户均增收达到6000元以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