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一教师竹编技艺巧夺天工 300斤新竹“变”半斤《清明上河图》

2021-03-03 10:00:07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编辑:袁敏

张平 达州频道 赵权军

“哇塞!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啷个都不信这是竹子编出来的,咋一看还以为是画出来的哟!”2月28日,有外地客商慕名找到宣汉县南坝镇退休教师曾阔繁,在他家中,见到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竹编画《清明上河图》震惊了。这幅竹编《清明上河图》,是曾阔繁花费四年时间,耗材300斤新竹,编织成功后,加上装裱材料仅250克重。图中,细若发丝的竹丝编织各种人物、船只、树木、各种建筑栩栩如生,再现北宋名画的神韵和那个时代的繁荣。

终身爱竹创作竹编名画《清明上河图》

今年69岁的曾阔繁,是一名退休教师,自小喜欢竹子,当家乡人用竹篾编织各种生活用品时,他就对竹编工艺产生浓厚的兴趣。

“八、九岁时,常拣小竹片编一些篮子等小用具。十二、三岁时,开始向篾匠偷师学艺。”曾阔繁回忆,刚开始学,常常被竹篾划伤手,有的伤口甚至深可见骨,更有好几次伤口感染,痛不欲生。

经过不懈努力,初中时,已能编出漂亮的竹扇,卖掉换钱攒学费。当教师后,仍坚持业余时间做竹编,打竹席、编背篓、镪簸箕等。他说,“卖一床竹席相当于好几个月的工资。”

曾阔繁退休后,就把所有精力投放在竹编的学习和研究上。经艰苦求索和多次试验,终于创出精妙绝伦的平面竹编书画艺术--中华一绝“宣汉曾氏竹编艺术”!

每幅竹编画的竹丝都比头发丝还细,且自己动手制作的竹丝,需经过蒸煮、打磨、刮漆……上百道工序,“做竹丝的每块竹片都薄如蝉翼、透过竹片能够清晰看到竹片下报纸字迹。”

“最考验人的毅力和技艺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图》。”曾阔繁希望能用竹编出一幅特殊的《清明上河图》,于是找到自己曾教授过的学生帮忙,从北京找到最接近名画真迹尺寸的《清明上河图》,经扫描复制后,寄给在宣汉的曾阔繁。

曾阔繁编织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就用掉了鲜竹300斤左后,而可用的成品仅200克,还要在加工出来的薄竹片上根据作品的需要分层次分类染色,阴干后再分丝,竹丝能够永不褪色。宽度仅一厘米竹片上,能被分出20至24根细小的竹丝,每根竹丝纤细程度让人口瞪目呆,确实丝丝见功夫!

竹编作品曾“出征”世博会斩获战果

“我对竹子有特殊的感情,终身不减。”曾阔繁抚摸那一件件浸透着他毕生心血的竹编精品,深情地说道。“我不爱打牌钓鱼,却酷爱竹编,除了工作,我的时间几乎都是在竹编中度过的!”

这几十年来,曾阔繁先后编织了《清明上河图》《九龙图》《兰亭序》《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沁园春.雪》《岳母刺字》等100多件作品,部分作品曾被商人高价收购,还有的竹编画成为各种高端博览会议和招商活动馈赠精品。

2009年编织的《兰亭序》和《九龙图》在宣汉引起了轰动。其中,《九龙图》被一名台湾收藏家收藏。编织的“岁寒四友”中的《兰》《竹》被送予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际友人。 这些年,曾阔繁的作品多次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展出。

2010年,曾阔繁的几幅竹编画精品曾参展上海世博会,还在海峡两岸特色产品博览会上,作品《五牛图》、《送子观音》等作品受到来自台湾省嘉宾的青睐和喜爱。

精湛的竹编技艺不仅是收藏家的珍品,还被央视《乡村大世界》及《乡土》栏目报道和展示。

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开园后,宣汉作为全省脱贫人数最多的县,脱贫成果令世人惊讶。他创作了“巴山峡谷 土家风情”,真实直观再现了宣汉脱贫攻坚的辉煌成绩。 曾阔繁虽然已年近古稀,但仍坚持每天都要创作。由于常年静坐做竹编,他腰和眼镜都积劳成疾。为将竹编艺术发扬光大,曾阔繁招收了四名徒弟。“做竹编必须心境,心浮气躁没法做。” 现在,宣汉县正为曾阔繁的竹编艺术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他希望今后能创作出更多反应宣汉经济和社会巨变为题材的竹编画,用艺术方式讲好“宣汉故事”。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