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对话”的达州90后法医:每破一案就是一次解密

2021-01-21 20:53:52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编辑:陈娇

达州频道 赵权军

法医,既神秘又专业,面对每起案件他们总能抽丝剥茧,给案件溯本正源;日夜兼程,将罪犯绳之以法;去伪存真,探究被隐藏的真相。

1月21日,在达州市通川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中,90后法医刘怀杨身穿白大褂,一遍遍观察着从犯罪现场找回的东西,仔细记录每次观察结果,并作出科学分析和总结报告。他的工作既没有惊心动魄的抓捕过程,更没有真枪实弹、短兵相接的惊险。于他而言,每一起案件的侦破过程,都是一次专业知识被发挥到极致的“解密”。

“因为理想,穿上警服”

2016年,刘怀杨从川北医学院法医系毕业,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达州市通川区公安分局,成为一名法医。

刚毕业,一些同学都拒绝从事这个每天和尸体打交道的职业。此时,父亲悄悄为刘怀杨规划好了一切,回老家,在乡镇上开一间小诊所,做一名临床医生,赚的钱也比法医更多。

“因为有一种情怀,叫‘服务为民’,因此我选择做警察。”在刘怀杨念大一时,第一次上完解剖课,他就琢磨着怎么转专业,抗拒上专业课,“害怕,吃不下饭。”。很快辅导员就找上了门,向刘怀杨讲起了他经历的法医故事,最后留下一句,“躲避不是办法,你是成年人了,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念大二时,刘怀杨鼓足勇气,找到辅导员毛遂自荐,要到当地公安机关做见习。除了在学校上课,刘怀杨一有时间就去公安局,跟着破案无数的杨法医学习办案。

“法医不是针对死人的,而是面向未来、面向活人的工作,还社会一个公平,还死者一个解释。”刘怀杨逐渐明白这份工作肩负的巨大使命,通过5年的专业学习,其中有4年,刘怀杨都与当地公安机关“并肩作战”。边看边学老民警办案过程,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

2016年,刘怀杨终于穿上藏青色的警服,开始做自己梦想的工作,入职通川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

时间来到2018年,刘怀杨接手处理一起刑事案件,因案件时间久远、地势地貌改变及诸多复杂因素,让案件一度陷入困境,“如果拿不出实际证据,一旦嫌疑人翻供,将会影响案件的最终走向,甚至让犯罪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当时与刘怀杨搭档的民警说。

随后几天,刘怀杨想尽一切办法,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对收集的证据信息反复比对,为寻找线索、探寻真相,有时一干就是一个通宵,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为寻找案件突破口,刘怀杨和同事反复对多个可疑地点进行重点排查,多次复杂的证据检验,对物证的多次提取鉴定,并积极与成都、重庆等的专业机构联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出案件的蛛丝马迹,寻找出了案件的重点证据,为案件侦办划上了句号。

“既然当了法医,就要严阵以待,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刘怀杨说,民警的工作是全天候备勤,法医更是如此。

河边、深山、田野、荒郊......5年多警营生活,刘怀杨的工作场所都在第一线,案发现场搭建简易“解剖台”,蹲下仔细研究实物,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脚麻眼花。夏天,汗水浸透了一身又一身警服,冬天冻僵了双脚双腿。但是,当他拿起解剖刀那一刻,周围一切都是静止的,“我的使命就是发现真相,给生者以安慰,给死者以安息”。

“确有亏欠,但不后悔”

“我不认为自己是名好警察,但我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冗杂的工作,让刘怀杨没时间照顾家人,家庭聚会也总缺席,对妻子充满愧疚。半夜接到警情,执行紧急任务,是家常便饭。“我害怕影响她的睡眠,手脚已经很轻了,但是大多数时候她还是会被吵醒,温柔地叮嘱我路上注意安全。”

在案发现场或办公室里,刘怀杨快速投入到案件侦破中,甚至通宵达旦,妻子心疼他,休息时总会为他煲上热汤。“对于我的工作,她总是无条件支持的。”

据不完全统计,自刘怀杨从警以来共参与现场勘查480余起,其中包括很多重大疑难案件,表现优异,2018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9年被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被评选为通川区“三星”之“落实之星”。

“死者不会说话,法医替他们发言。”经历了一件件案件后,这位年轻的法医已经渐渐成熟,也越来越明白法医工作的重要性。刘怀杨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让真相大白,让冤情昭雪,捍生者权,替死者言。”

(通川区公安分局供图 海报制作 卓峻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