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监测白纹伊蚊防登革热 疾控人员将入户调查

http://www.scol.com.cn  (2016-05-09 17:51:19)  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编辑:王晶城彭焕文 徐荣莉  

四川在线达州消息(彭焕文 记者 徐荣莉)4月27至29日,达州市疾控中心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达州市城区开展了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及防制工作。据了解,达州市部分小区每月总调查户数不少于200户。

据悉,此项监测工作包含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监测两部分工作。幼虫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在金兰小区、大寨子公园、阁溪社区、阁溪花卉种植场、健民路社区、人民公园、吴家沟、吴家沟水厂开展。每月总调查户数不少于200户,其中上述各居民区户内不少于15户,户外不少于10户,公园/绿化带不少于25户。

成蚊监测采用双层叠帐法在上述8个点开展工作,每个点固定监测30分钟,收集白纹伊蚊成蚊。统计上述监测结果,若布雷图指数(BI)超过国家相关要求,则按照国家疾控中心下发《登革热疫情分级防控技术指导方案》要求启动相应防控措施。此项工作每月开展一次,持续到11月底。

此外,防制工作将于6-8月在宏宇花园开展,方法亦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双层叠帐法,若布雷图指数(BI)>5和双层叠帐法的叮咬指数>2只/人·小时,将在此地开展消杀活动。防制后2-3天进行灭后监测,直至布雷图指数(BI)≤5和双层叠帐法的叮咬指数≤2只/人·小时。

据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突发高热,体温在39℃以上,一般持续3-7天)、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并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痛“三痛”和面、颈、胸部潮红的“三红”现象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症状,另外,临床表现还分为轻型登革热、重型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重型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病死率高。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