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达州消息(记者 徐洋)“加减乘除演绎无限苍穹,点线面体勾勒大千世界”,一走进文理人奥数培训学校施丛军的办公室,记者就被眼前这幅看似“怪异”的对联吸引了。“我忘了是哪里看到的了,但一眼就记下了,装饰办公室时就把它贴在了墙上!”眼前这个“记忆”不太好,带着“老师”标配眼镜,一身休闲装扮,身材微胖的青年就是施丛军了。
四川文理学院首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第二名、团市委举办的达州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教育类项目冠军、四川省首届师范生技能大赛讲课比赛3等奖、参加中国创翼创业大赛四川赛区路演赛.......此外,大一就开始到培训学校做兼职老师、大二开始创业路——假期培训班,用施丛军的话来说:“我一进校门就为自己定好了毕业后创业的目标,在校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创业而做的准备工作!”大四毕业前,施丛军再次回到母校,以“大学生挑战杯”冠军的身份告别了母校,当时他已经开办文理人奥数培训学校半年有余,而施丛军也不过是一个未满23岁的应届毕业生。
学数学师范“纯属无奈” 进校门既定创业路
2011年,两次高考“落榜”后的施丛军与心中的医生梦“擦肩而过”,经过调配,施丛军拿着父母给的一万两千元学费加生活费,从云南保山来到了四川达州文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读,“我一直以来的理想就是当医生,两次高考失利后,我决定接受命运的‘捉弄’,放弃原本的丛医梦,但是我又不想当老师,”两难之下,施丛军选择了创业路,“丛进校门开始,我就考察了达州的培训学校市场,我发现达州的培训学校虽然琳琅满目,但都千篇一律,没有自身特色。”从那时起,施丛军便开始了创业前的“准备工作”。
一进大学校门,施丛军便是学校的活跃份子,各种社团活动都有他的身影,篮球场上更是风云人物。就连原本只能大二学生才能参加的讲课比赛,学校也专门为他破了一次例,在大一上学期,施丛军就获得了讲课比赛的冠军,更可喜的是一名培训学校的负责人看上了他的讲课风格,请他为学校当兼职老师,靠着周末和寒暑假的兼职,施丛军便丛未再向家里伸手要过一分钱。
经过一年多的兼职老师生涯后,大二下学期暑假前两个月,施丛军毅然从培训学校辞了职,“我不能再继续盲目地当兼职老师了,我要为我的创业开始做计划和实践工作”。为了真正打探达州暑假培训市场和前景,暑假开始时,施丛军“召唤”了15名学长学弟们,前往大竹县作为试点开始招收生源,“没想到,效果非常好,我们相继在大竹五个乡镇招收暑期培训生1000余名,老师也从15名增加到60余名,”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多,施丛军反而开始担心培训班的安全问题和培训学校怎么上课的问题了。那个暑假,除了培训上课,施丛军更多的时间都穿梭于五个培训班,考察加思考成了每天必备的功课,“现在学校里,还有当时一起打拼的兄弟在当全职老师呢!”
穿梭各种比赛 从自我到沉稳的转变
大三时,施丛军参加了学校首届“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由于“事出突然”,施丛军临时“抓”了几个同学组成了参赛队伍,“那时候的我已经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数学教学培训模式,异想天开地认为就算我要2000万,也会有人为我的项目投资,所以我全程都太过专注于我个人能力,比赛过程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思考、操作、部署,”但尽管如此,施丛军也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由学校推荐到团市委,随即参加了2014年达州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
“刚开始,我对于团市委主办的比赛并没有更多的期望,我认为多数教育类培训项目并没有创意和构想,”然而,施丛军还是带着学校比赛时并不默契的团队参加了比赛,并顺利进入复赛。由于初赛时参赛队伍太多,施丛军并没有仔细观察和分析“对手”,后来才发现,仅教育类项目就有五支参赛队伍同时进了复赛,“他们与市面上的少儿艺术、兴趣辅导班培训的模式十分雷同,”施丛军对于自己项目中的教学模式和纯小班化教学、自己编写教材等一系列创新方式都充满了信心。
毫无意外,教育类项目仅剩施丛军所带领的一个队伍“杀”入了决赛10强,并取得了教育类项目冠军、决赛第三名的好成绩。在比赛中,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四川大学导师吴近民为施丛军的项目丛理念到实践都做了深入的指导,“任何项目都必须立足于现实,”吴近民的一句话,施丛军一直铭记于心,并且和吴近民保持了良好的“师友”关系,从比赛到创业,施丛军一遇到问题都会向吴近民请教。
“通过比赛,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作用,”施丛军说,他比从前更沉稳了,更善于思考和观察,“以前,我更多的是关注于项目本身的创新性,现在我对市场的洞察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加入了更加切合实际的想法,并且开始有了互联网思维。”
不做最牛 只做最专业
比赛结束后,施丛军毅然于同年7月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租下了几间房屋作为教学场地、筹集了启动资金,请来自己五位大学老师兼职教学,开学时仅收学生不到20名。但,施丛军始终坚持自己教学与管理;坚持自己独创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由于施丛军认为市面上通用的培训教材并不适用于达州的学生,也一直坚持自己采编教材并用于教学......
用施丛军的话来说,“我不做最牛,只做最专业的培训学校”,施丛军坚持这一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团队和培训教材,今年八月,创校一年有余时,施丛军的培训学校也从几间教室扩充到3层办公区,老师从五名兼职老师增加到十名且另有五名全职教师,学生也从不到20人扩充到120余人。
本月,团市委将举办达州市第二届青年创业大赛,施丛军作为“过来人”,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鼓励更多的创业者:最有竞争力的两个字是行动;经历是最好的老师,要敢想敢干,放弃且继续。
2015年7月24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青年学子“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施丛军也把这句话深深地记进了心里,并以此勉励自己,他说:“未来3年,我将专注教学;十年后,我希望能拿到MBA(工商管理硕士)的毕业证书,”他说:“学习永远在路上,当个人能力达到一定成绩的时候,必须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