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比赛现场
21日,在达州通川区二小的操场上,达州市第八届“神墨杯”千名学员才艺争霸大赛总决赛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市7个赛区的1230名少儿选手,就珠心算、绘画、练字等才艺进行着激烈角逐。“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我们小时候曾熟记的珠算口诀,走进了历史,如今又重新回到现实。现场:小选手信心满满冲刺奖项
21日上午9点,总决赛正式鸣锣开赛。来自全市7个赛区的1230名选手,整齐划一地坐在考场中,手里的笔沙沙作响。在珠心算分赛场上,参赛选手个个全神贯注,认真地审读和计算着每一道试题。不到半小时,他们就做完了三张测试题。
“我从五岁就开始学系珠心算。”今年6岁半的罗欣怡告诉记者,在一年多的学习过程中,越发地对珠心算充满兴趣,不仅让她的成绩得到了提高,更使她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这次比赛,我感觉发挥得还可以,目标是冲刺特等奖。”对于女儿的这些变化,罗欣怡的妈妈宋明霞看在眼里,“以往他做题总是有些马虎,自从学习珠心算后,学习的时候也很专注了。”
另一位学生家长也表示,孩子在学了珠心算以后,思维能力扩展得比较高。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些了,计算的准确率要比以前要高得多。“数学以前能打八十几分,现在提高到九十几分。”历史:千年文化遗产在孩子中传承
“珠心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算珠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子里,好像在脑子里有把‘活算盘’。”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达州市神墨教育校长王娅玲介绍,珠心算速度非常快,熟练掌握的人,往往只要听到题目报数,或自己看到计算题型,算者即能将答数脱口而出,或立即写出。
“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主要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王娅玲说,现如今学习珠心算的孩子不少,珠心算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由一门技艺变为科学,在新时代焕发出它的魅力。“比赛只是一种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了解,还可以有效提升儿童专注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敬铭安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