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铃
近日,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在对荔枝道进行考古调查时,在达州市达川区大风乡发现一座拱高近30米的拱桥,参与调查的专家确认其为四川境内已知的拱身最高拱桥。高拱桥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形如弯弓,造型优美,100多年前就被誉为“郡诸桥之冠”。这座高拱桥保存完好,迄今仍在使用,是连接当地几个乡镇的交通要道。
高拱桥位于达川区大风乡政府所在地街头,尽管不远处早已有公路桥连接两岸,仍有不少行人会兴之所至从高拱桥上走过。达川区文管所所长潘洁介绍,大风乡自唐代以来,就处在沟通开江、梁平等地的要道上。“根据《达县志》记载,明代时,这里建有铁索桥一座,到了清同治年间,就筹资建起了这座高拱桥。”由于建桥时耗资“糜米万元”,故又有“万元桥”之称。高拱桥全部由青石砌成,桥长45米,宽10.3米。拱身最高处距河面却有27米左右,远远望去,相当雄伟壮观;近看之下,桥身倒映在缓缓流水之中,又增加了几丝柔美风情。
2010年10月,大风高拱桥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有意思的是,当爱好摄影的网友将高拱桥图片发至网络,其古朴典雅的造型竟然在短短几天内引来全国数万网友热捧,并赞其为“世界最美的桥”。当地百姓告诉记者,自从“世界最美的桥”称号出来以后,一年四季都会看到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在此拍照。
省考古院调查时还获悉,以前的高拱桥更加漂亮,“桥的两端各有石狮一对,两岸石壁还有二郎庙。桥下原有铜钟一对,每遇风吹,嗡嗡长鸣。”如今,高拱桥唯余石桥挺立,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桥工艺,令其在2014年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考古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风高拱桥是千年荔枝古道繁华的见证之一,丰富了荔枝道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