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气田产水井除硫技术取得新突破,助力气井高产稳产

2024-12-31 21:24: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代强

朱文文 常琳 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张海波

截至12月31日,普光气田普光106-2H井实施“复合化学+机械”除硫工艺15天,日产气量保持在31万立方米左右,累计增产43万立方米。这是该工艺在气田的首次成功应用,标志着高含硫产水气井除硫技术取得新突破。

普光106-2H井实施“复合化学+机械”除硫工艺现场

普光气田属于高含硫气田,随着开发的持续深入,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天然气中的单质硫逐渐析出,附着堆积在油管内壁,造成油管有效气流通道逐渐减小,严重影响气井产能释放。其中普光106-2H井、普光104-2井等多口气井本就位于区块边缘、见水速度较快,又深受硫沉积困扰,常规硫沉积治理措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其稳定生产面临较大挑战。

技术人员以硫沉积深度达到1500米的普光106-2H井作为试验井,尝试采取单一“化学+机械”法进行解堵。通过反复试验结果显示,直径为50毫米和40毫米的刮刀分别在井下9.8米深和105米深处便遇到阻碍,这意味着单一的“化学+机械”法对该井105米至1500米之间的硫沉积“鞭长莫及”。

除以上试验外,技术人员对硫沉积治理问题进行多次试验,分析堵塞成因,对普光106-2H井筒内堵塞物进行化验分析,发现堵塞物为单质硫与水垢的混合物,水垢聚集后形成了坚固的“骨架”,加剧了单质硫的聚集与沉积。由此开展多次技术论证和安全论证,创新制订出包括井筒酸洗、溶硫剂浸泡、机械除硫等步骤的“复合化学+机械”除硫组合工艺。

普光106-2H井实施这一工艺后,井筒内壁堵塞物被彻底清除,气流通道从原先的40毫米拓宽至60毫米,日产气量约增加3万立方米,产能得到充分释放。该工艺的成功应用,也为同类“水侵+硫堵”双重影响气井提供了有效的硫沉积治理新路径,为气井高产稳产注入新动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