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文/图
5月24日,达州市电力负荷管理培训暨电价改革政策宣讲会在国网达州供电公司举行。会上解读了四川省近期印发的多份电力电价相关文件,涉及电力需求侧市场化响应、电网电力用户主动错避峰负荷响应、新分时电价机制等方面内容。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四川省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运用市场化机制充分调动需求侧资源参与削峰填谷、调节电力供需,实现全省电力电量平衡。电力需求侧市场化响应政策从2023年4月起执行至2024年1月31日。
电力需求侧市场化响应是指,发挥交易机制和价格杠杆作用,由电网企业通过交易平台预先发布响应需求,电力用户按要求完成意向确认及相应约定后,通过自愿削減、暂停用电需求或者将高峰时段用电需求转移到低谷时段等方式减少用电负荷,并获得相应补偿。
拟参与需求侧市场化响应的电力用户,应在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市场注册,向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交最大和最小响应能力、最大和最小响应时长、可响应时段等响应参数信息。四川电力交易中心将按要求组织需求侧市场化响应交易,响应以每小时可响应容量为交易标的,需求响应价格的上下限暂定为每千瓦时3元、0元,后期可视市场运行情况调整。
电力需求侧市场化响应设置了准入条件,电力用户须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营区10千伏及以上工商业电力用户,具备分时计量与数据传输条件,单个户号响应时长不低于1小时。同时,响应能力在1000千瓦以下的电力用户,须通过负荷聚合商代理参与;响应能力1000千瓦以上的电力用户,可选择直接参与或通过负荷聚合商代理参与。
据了解,电力需求侧市场化响应启动条件为以下条件之一:预计全省或局部地区存在电力缺口;预计电网备用容量不足或局部电网(设备)过载;其它系统安全需求。
此外,会上解读四川省实施的新分时电价机制,主要涉及“两调整”——在保持全省峰平谷各时段划分总体不变基础上,将原早高峰1小时、晚高峰7小时,调整为早高峰2小时、晚高峰6小时,低谷时段不变。具体而言,高峰时段为10时至12时、15时至21时,平段为7时至10时、12时至15时、21时至23时,低谷时段为23时至次日7时。
尖峰电价机制也进行了调整。尖峰电价执行月份从2个月调整为4个月,尖峰电价时段为夏季7月、8月的15时至17时,冬季1月、12月的19时至21时,以引导用户在夏冬两季负荷高峰时段主动错避峰用电。
“夏季,电网最大负载来源于空调。”宣讲人介绍,此举旨在促进大型商业用户挖掘空调柔性控制潜力,在4个尖峰电价执行月份,对专用变压器容量在2000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型商业用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其余月份电价执行方式不变。
据介绍,尖峰电价比高峰时间上浮20%,为平峰时段的1.92倍。本次分时电价调整不涉及居民电价。
记者了解到,国网达州供电公司已摸排出辖区内变压器容量在2000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型商业用户、写字楼、大型场馆、公共机构19户,它们将被导入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接受负荷实时监测。
宣讲会上为大型商业电力用户降低用电成本支招:空调在制冷模式下,设定温度每提高1℃,负荷下降约6%至10%;在制热模式下,设定温度每降低1℃,负荷下降约8%至12%。宣讲会建议,大型商业用户可通过蓄冷蓄热、储能、热泵、虚拟电厂等技术,进一步削峰填谷降低用能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