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李智 四川在线达州观察 徐洋
11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达州市税务局传来消息,2025年以来,全市精准识别25户用水企业数据差异,辅导企业及时完成申报,有效防范虚报、瞒报行为。
面对水资源税征管中存在的“取水监管难、申报失真风险高、政策理解偏差大”等难题,国家税务总局达州市税务局通过数据互联、模型创新、税企共治三大举措,构建起全链条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征管效能。
数据织网:实时监控破解监管难题
“过去依赖水务部门人工核量,现在通过小程序一查便知。”据达州市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科长冯绍林介绍,达州市税务局依托四川省“蜀水资源”小程序,打通与水务部门的数据通道,实时获取全市用水企业的取水许可、实际用水量等关键数据,确保水资源税申报、缴纳环节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了征管质效与政策执行透明度。
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对重点行业用水趋势开展动态预警,推动建立“以水定税、以税促管”的协同治理模式,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税管理。通过构建取用水数据共享机制,税务部门可及时发现申报水量异常波动企业,精准定位风险疑点。

模型创新:精准识别堵住征管漏洞
针对混凝土、水电等高耗水行业“申报失真”问题,达州市税务局创新建立行业耗水模型,提升核查精准度。
“根据四川省用水定额标准,我们构建了混凝土耗水模型,通过企业混凝土生产台账、产品规格类型、材料含水率等参数,推算理论用水量,与申报数据比对,精准识别偏差。”大竹县税务局副局长刘永卫介绍。

通过模型比对核查,发现大竹一户企业存在申报水量明显低于行业标准的情况。经实地核实,该企业因取水计量设施使用不当导致申报数据偏低,大竹县税务局在补征税款的同时,联合水务部门指导企业完成设备校准,确保后续申报真实准确。
“在税务部门辅导下,我们已按规定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并及时更换了符合标准的取水计量设施,企业正向水务部门申请办理新的取水许可证。”该公司负责人冯立说道。
此外,通川区税务局构建“申报电量-上网电量”比对模型,经数据比对,发现个别水电企业长期仅按上网售电量申报,未将自用及供区电量纳入申报。通过税务部门辅导,企业积极自查整改近年来的申报表,主动完成补缴税款。
“税务部门的政策辅导让我们厘清了计税依据,也帮助我们企业规避了潜在的风险,增强了财务核算的规范性。”企业财务负责人刘兴明说。
税企共治:从“被动纠错”到“主动预防”
达州税务系统通过“宣讲+管理”双通道服务,推动企业由“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
据悉,开江县税务局针对成达万高铁十五标项目“双取水许可证”情况,通过“水资源税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精准锁定风险点,结合项目实际开展风险应对,点对点讲清政策,指导企业完成数据核对、税款计算与补缴申报。
“我们承建的项目是跨区域项目,税务部门上门讲解水资源税的征收管理政策,及时解除涉税风险。”项目财务人员索王涛表示。
达川区税务局走进川煤华荣能源斌郎煤矿疏干排水回收项目,实地了解企业疏干排水处理情况,通过专项服务团队维护计量设备、辅导政策申报,推动企业年回用疏干排水11.5万立方米。“税务部门不仅核算水资源税,还通过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开展疏干排水综合利用,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环保效益。”煤矿技术人员黄兵介绍。
渠县税务局建立“税务+水务”协作征税机制,通过将水务部门移交的取水许可、取水计量等数据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分析比对,确保异常数据早发现。同时对纳税申报表填报、税款缴纳等涉税事项进行面对面辅导,引导企业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下一步,达州市税务局将持续深化与水务部门联动,拓展数据共享范围,优化征管流程,推动水资源税管理从“事后追缴”向“事前防控”延伸,助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图据国家税务总局达州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