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我们计划重阳节当天搞一个关爱老年人的活动,把义剪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宣讲结合在一起。”10月23日,记者走进达州市通川区复兴镇凤舞社区某小区,接连看到同心援法工作站、绿邻法治会客厅、睦邻普法明理堂等场所,社区党总支书记吴江说,他们一方面建好专门法治平台,一方面注重针对性开展活动,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凤舞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5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5800余人,面临人口密度较大、人员情况复杂等治理难题。在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中,当地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行“五小”工作法,即建好服务小队伍、讲透政策小道理、开展惠民小活动、解决民生小问题、树立模范小典型,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2023年获评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首先是法治队伍强基,筑牢治理根基。
凤舞社区构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基层法治队伍,法律顾问定期坐班,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服务,年均开展法治讲座4场;10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邻里纠纷、普法宣传一线,通过“唠家常式”普法,让法律融入日常。“法律明白人”每年化解物业矛盾、邻里纠纷30余起,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其次是创新普法形式,激活法治动能。
在凤舞社区,多处可见“法治+”普法场景,比如在社区广场设置法治文化长廊,以漫画、案例解读《民法典》。
吴江说,为了让普法更接地气、更贴民心,除了实体化普法场景,凤舞社区还通过法治小品表演、知识问答,吸引居民参与,单次活动覆盖超1000人;此外,社区建立了居民法治交流群,不定期推送“法治微课堂”,累计发布30期,阅读量超5000次。
再次是以治促兴,赋能社区发展。
法治建设为凤舞社区的产业发展、民风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比如,法治建设促进了集体经济合同规范,为社区发展保驾护航,每年凤舞社区助农增收50万元。该社区以“法治+德治”涵养社区民风,评选“法治文明家庭”,建立居规民约“红黑榜”,引导居民崇德尚法。
吴江介绍,他们的目标是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接下来,凤舞社区将深化党建引领,完善“红色物业”等治理载体;升级智慧平台,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服务体系;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设。(达州市通川区司法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