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10月17日,达州市达川区农业农村局举办农业大讲堂法治专场讲座,旨在增强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区各乡镇分管副乡(镇)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共100余人参加。

达川区“农业大讲堂”法治专场。受访者供图
这是达川区推进农村地区普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举措之一。近年来,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大力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促进提升农民群众法治素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具体而言,达川区印发《开展“双联双创”活动提升农村学法用户示范户培育质效实施方案》。“双联”是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对口联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农业农村部门对口联系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双创”是指从示范户和法治教育基地中择优选取先进典型,每年组织推荐1-2名学法用法示范户、1-2个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参加“全省十大学法用法示范户、全省十大农村法治教育基地”创评工作。
达川区农业农村局政策法规股负责人田宏承告诉记者,农村普法教育存在普法对象难以集中、时间难安排、工作量大面宽等难题。基于此,该局采取精选和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的办法,让示范户担当村里普法学法用法的“排头兵”。
示范户培育对象包括长期居住在农村的“五老人员”、村组干部、种植养殖大户、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知名人士等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知名度高、群众认可、遵法守法的人员。
对他们的培训尤为重要。田宏承介绍,他们在精心制作培育教材、多方组织培育师资、线上线下培育相结合、集中培育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打造农村法治教育基地等维度发力。
其中,达川区农业农村局印制了《涉农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摘选》,编印相关常见的涉农法律法规文本节选和真实案例解析;区人民法院法官、法律顾问、区农经站等单位资深业务骨干、各乡镇司法所所长等分批次参与到示范户的培育培训工作中;建立2个达川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交流群,群成员包括全区231户示范户和农业农村局政策法规股全体人员、对口联系示范户的14名行政执法人员,及时推送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最新规定、高法解释等信息,并及时回答或解答示范户提出的各种疑惑和问题,积极向示范户推送相关媒体和平台自学。
培育方式灵活化。在宣传法律法规的同时,培训采取真实案例、模拟案情进行分析、讨论,组织示范户进行学法、研法、析法,以鲜活案例生动诠释法条、法理,并采取现场提问、互动环节、会后答疑等方式提升示范户的学习兴趣,保障培育培训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达川区注重把普法与农村建房修房、土地承包、流转、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结合起来,把普法教育渗透到农业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干部群众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提升学法用法能力。
截至目前,达川区成功创建了达川区农广校、双庙镇二东村、万家镇五洞村、帝源家庭农场等多个四川省农村法治教育基地。
示范户宣法用法效果初见成效。示范户经多层次、多渠道培育培训后,学习兴趣高涨,法治意识大大增强,他们结合工作生活实际加以运用,基本实现以示范户为主力的村级涉农法律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处、涉法事务咨询、复杂事情解决等多种法律知识应用场景,基本形成了“村级法务找示范户”新风貌,农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乡村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逐渐形成。达川区虎让乡罗庙村村干部杜春兰入选全国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案例,达川区在川渝农业普法协作交流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