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徐慧玲 贺钱箭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5月17日,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采气厂大湾采气管理区副经理高士强组织施工人员将大湾9号阀室和大湾19号阀室地质灾害监测点,分别移至双河交通村的不稳定斜坡处和毛达线大成石笋村的不稳定斜坡处。“通过进一步优化地质灾害监测点安装位置,可有效监测山体滑坡等地灾隐患,保障集输管道安全。”
进入汛期,为应对可能的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带来隐患,普光分公司多措并举,保障天然气管道安全,严守“平安线”。
管道批处理作业。
多措并举提高夏季管道安全“免疫力”
“普光302集气站-普光气田主体湿气增压工程2号增压站批处理球已经进站。”5月16日,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汇报声,标志着新一轮大管道批处理作业顺利完成。
普光气田集输管网酸气管道长约100千米,穿越17座隧道,33座悬索跨越,控制管道内腐蚀对于高含硫气田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入夏以来,该公司采气厂通过定期开展缓蚀剂批处理作业,动态调控缓蚀剂在线加注量等措施,严格控制管道腐蚀速率,降低酸气对管道的腐蚀,最大限度保护管道安全平稳运行。
“如果说批处理作业是对管道的保养维护,那么管道内检测就相当于我们职工定期做体检,通过管道内检测能及时发现管道内、外壁腐蚀缺陷,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对管道进行修复,达到安全运行的目的。”该公司采气厂天然气开发研究所所长马乐炳说。
在雨季来临前,该厂有序组织完成新投产管道首检以及在役管道内检测工作,针对存在疑问点迅速组织开挖验证,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确保集输管网整体腐蚀速率受控。
此外,该厂还严格执行夏季安全生产方案,对重点管线定期排查,通过系列措施综合发力,有效提高夏季管道安全“免疫力”。
地质灾害巡检。
防治地质灾害为管道安全保驾护航
普光气田所在区域山峦起伏,气候类型多样,雨季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极易造成管道位移变形甚至破裂。
为此,该公司提前准备、强化预防、全面布控、重点巡查,着力构建气田地质灾害防治有效机制,为管道安全保驾护航。
该公司采气厂把地质灾害巡检与日常巡检相结合,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机制,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定期巡检+不定期排查的方式,高、较高地质灾害风险点每天巡检,中风险地质灾害点每3天巡检1次、汛期(6至9月)每2天巡检1次,较低、低风险每周巡检1次,常态化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工作。
“地灾系统和硫化氢4G在线系统运行正常,各监测点无异常报警。”5月15日,该公司采气厂普光集气总站内操岗李嘉在该厂中控室查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后在该厂生产运行群里进行汇报。这是该公司针对集输管网采取“24小时监测+人工排查”监管措施,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管理的一个场景。
为守护管道安全,预防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管道变形、破裂等,该公司还对大范围地质灾害采用InSAR遥感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对单体地质灾害进行自动化监测,并综合利用北斗GNSS外部形变监测、固定测斜仪内部形变监测,裂缝计、雨量计、视频监控等先进的自动化和视频监控手段对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进行24小时自动化实时监测。
智能化管理系统。
数字智能监管护航平安管道
“应用这套智能化管理系统后,铺设在大山深处的管线就不再是冷冰冰的钢铁,而是拥有了触觉、嗅觉和视觉的智能管线。”5月14日,走进采气厂生产调度室,该公司采气厂调度员薛军介绍说,“现在管线出现‘身体不适’,它都会及时、主动地‘告诉’工作人员。”
薛军口中的“它”是指“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通过电脑网页登录,该系统就能以三维的视角查遍气田的每一处管线、井站和跨河桁架,管线的方位、走向以及沿线村庄人数、河流、道路也都可以一一呈现在眼前。
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管线进出井站的温度、压力、流量参数。当管线运行参数波动超出预定区间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提醒值班人员进行确认。此时,值班人员可以使用720度全景影像进行现场情况查看。
薛军边指着屏幕边介绍,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处置人员可以通过检索管线基本信息、管线附属设施、周边环境等,对事发地点进行快速定位。系统会在三维地图上进行高亮显示,以方便指挥人员调动周边一切应急资源,优化现场应急流程,高效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今年,该公司还对该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升级后的系统能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和仪器仪表,实时监测管线的动态参数,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泄漏风险分析。之后,分析的结果将被及时推送给管线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便可以提前采取行动,在危险发生前及时将泄露风险排除。此外,通过对腐蚀数据的实时采集,该系统还可以对管线腐蚀速率进行动态分析,超前评估管线的剩余寿命,通过智能监管护航管道安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