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频道 杨迎
“左右手的大拇指交替向后,从眉头推向前发际线…”
4月26日,一场生动有趣的推拿、育儿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儿推拿师邓永红在现场细致地讲解着推拿动作。
而这样的特色课程,每个星期都会在达州市开江县淙城社区东方之骄小区举行,这个服务活动也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妈妈帮”,除了推拿、育儿知识讲解,还有阅读、手工、艺术创作等多种活动,专门为小区居民提供“妈妈”服务。
同时,在东方之骄小区的群众服务中心里,有三分之二的空间都被用作了共享图书阅览室、共享厨房、共享茶吧等,剩下的部分才是办公区。而像这样的小区群众活动中心,开江县已打造出了3个并投入使用。
2020年,开江县积极开展社区营造行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基础,推动社区共享空间建设。老旧小区的软硬件环境也迎来改变,现在的东方之骄小区“摇身一变”成为了更有人情味儿、更有归属感的共享家园。
小区矛盾突出治理迫在眉睫
据开江县淙城街道办淙城社区党委书记钟大举介绍,改造前的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突出,小区基础设施差、污水管网堵塞、水压不足导致高楼层居民无水可用,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下水道及化粪池时常堵塞、垃圾乱堆,老鼠成群、蚊虫满地,小区风气差,邻里矛盾突出,纠纷不断,种种问题使昔日的“东街骄傲”变成了“东街烦躁”,一度形成居民“搬出潮”。
钟大举说,“东方之骄小区现有居民425户1300余人,由开江县老机电厂家属院改建而成。由于建设年代早,在建设之初没有规划地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再加上物业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曾经的东方之骄小区环境脏乱、矛盾突出,居民怨声载道。”
而为了彻底扭转小区的治理顽疾,淙城社区抓住城市基层治理改革契机,于2019年10月起实施了治理改革,从2020年4月起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和新时代小区治理实践。
老旧小区治理硬件改造“先行”
淙城社区针对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对物业公司进行了更换,引进了口碑更好、更加负责的新物业公司。
同时,针对小区硬件设施的问题,淙城街道办通过“4个一点”来筹集资金,即业主自筹一点、大修基金使用一点、物业公司投入一点、双报到单位捐赠一点,共筹集资金80余万元。
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实施道路拓宽、污水管网整治、修建电瓶车共享充电站、新建停车位、改建污水管网等工程。
还搭建实施了门禁系统、人脸识别、监控设备等安防系统,实现了小区安防全覆盖。
对小区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和二次增压,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生活的自来水水压不足问题,陈旧供电线路也进行了改造换新。
并且改建废弃库房为党群活动中心供居民文化娱乐使用,增设以“家”、“和”、“孝”为主题的灯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兼顾了小区户外公共地带照明。
治标也要治本探索“1234”工作法
“老旧小区的治理,硬件改造只是‘治标’,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才是‘治本’。”据开江县淙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雷雳介绍,要达到“治本”这一目的,关键在于通过党组织的精准指导,实现公共服务与物业服务的循环联动,让服务更及时,小区业主诉求更顺畅。
为此,淙城街道办坚持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探索出“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元共享、四方共治”的“1234”小区治理工作法,即坚持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为理念核心,建立东方之骄小区党支部,小区党支部兼任业主委员会主任实行“一肩挑”,领导业主委员会和小区自治组织,同时搭建平台,使物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有了沟通交流的机会,定期商讨解决小区问题。
建立起“社区党委—网格员—楼长”与“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物业+业委会”两条小区治理体系,两条主线由社区党委统一领导,互有分工又相互协同,提升小区治理的覆盖面与精细度。
创新三元共享,即公共设施共享、精神文化共享和项目需求共享。凝聚四方共治,建立社区统领,小区党支部牵头,业主、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为主体、驻区单位与社会组织参与的共治共建机制。
通过“1234”工作法,吸纳了“党员双报到”单位成员20名,小区居民30名,成立红、黄、蓝“三色志愿队”组织,设立民情收集员、纠纷调解员、安全巡查员、文化宣传员,并定期开展“家长理短”议事日、“最美系列”评比、“妈妈帮”服务等活动。
“像我穿红色志愿者服就是负责安全检查,穿蓝色的就是信息收集、纠纷调解,穿黄色的就是卫生监督,通过每位志愿者穿的衣服颜色来区分大家所负责的领域。”开江县淙城街道办东方之骄志愿者黄衍义介绍“三色志愿队”的由来。
如今的东方之骄小区干净整洁、停车场停放规范、监控设备运转有序,居民之间相处和睦,“小区治理井井有条、居民生活多姿多彩”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整个小区处处洋溢着好家风、好民风、好社风。
“现在我们小区变化很大,每天都有专门的人员来清扫垃圾,楼道也变得干净整洁,无论是摩托车还是小车都有规范的地方停放,现在我们小区每个人住户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不少。”东方之骄小区居民于龙梅说。(开江县淙城社区街道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