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援彝教师张杨:“一家人”与彝家人的教育情结

2020-09-27 13:22:44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编辑:陈娇

携妻儿扎根凉山帮扶

“恰是因为初心追梦,我们努力让自己的事业融入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建设,体现教育帮扶工作者的人生价值,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作为。”这是达州万源市玉带学校到凉山州喜德县中学援彝支教的党员教师张杨在日记本上写下的一段话。

援彝支教两年来,张杨带着妻儿深入凉山彝区,在三尺讲台书写着“一家人”与彝家人的教育情结……

入驻喜德抓学风传播文化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手段。

2018年6月,张杨从达州万源市玉带学校,随援彝大军奔赴凉山州喜德县中学援彝支教。

进入喜德中学,张杨接下了初一年级五个班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和初一四班班主任的重任。

上班第一天,他就傻了眼。

班上学生普遍年龄偏大,学习基础差,课堂纪律不言而喻,更糟糕的是课间追逐成群打闹、随处可见抽烟及玩手机现象、教室和学生宿舍刺鼻的臭味。其中有三个学生经常逃课,直接从教室后面四米多高的围墙一跃而下逃出校园。而联系家长听到的回答是:晓得了,他自己会回来的。

表彰优秀学生抓班风建设

针对彝族孩子好面子的特点,张杨先在班内表彰一批表现良好的同学和班干部,同时发挥他们喜欢讲话的长处,在班会上让学生自己总结指出每天班内的优点和不良现象。

抓班级文化建设

一周下来,班级纪律、卫生有好转现象。紧接着,他在班内建立图书角、陪学生一起主办班级黑板报,搞班级文化。班级积分量化管理模式也在一周内建立完成。课间和任课教师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在其他学科老师上课时根本不听讲的现象后,又陪学生一起听课,全面掌握了课堂情况。

倾情家访控辍助孩子成长

出身农村,张杨了解山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探索提高彝区学校教育质量的方法,寻找工作切入点,立足岗位实际,保持立德树人初心,奋力完成教育引领学生的使命;课堂中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讲一些“反对迷信相信科学,读书改变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我的青春我做主、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等内容的知识。经过近两年的艰辛付出,班级管理和教学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同学们把他当成了值得信赖的挚友。

周末及节假日家访

“万师进万家”,家访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他常安排周末和节假日进行家访,自费给学生买上水果、牛奶、饼干、学习用品等。两年来,他跑遍了喜德县的每一个乡镇,掌握了班上各学生家中的情况,激励了学生、触动了家长,达到了感情的亲切融合,获得了许多育人的第一手资料。

周末及节假日家访

走进学生生活,张杨也了解到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构成的根本原因,从根源入手,对症下药,特别是对于不好管理的学生,通过家访途径,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使后进生的教育真正出现了柳暗花明的局面,为控辍保学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风侵病骨携妻小扎根帮扶

手术后带病坚守课堂

2018年11月,喜德中学的课堂里,张杨趁转身板书时擦拭鼻血。原来,因气候干燥等原因,他患上严重的鼻炎咽炎。

自己手术治疗,小孩反复生病,母亲慢阻肺发作病情危重住院,加之岳母肿瘤术后的身体和岳父腰椎爆裂性骨折丧失重体力劳动能力,张杨度过了一段煎熬纠结的日子。

2018年寒假回家,妻子跟年近70的父母商量说,想带小孩随他一起去凉山,老人同意了。他对妻子说:彝区那边很苦的,太阳晒黑晒伤,风沙会吹裂皮肤,还要吃彝族餐。妻子说,你能吃的苦我也能。从“一家人”到“彝”家人,张杨举家从川东搬迁到了川西大凉山。

2019年2月,春寒料峭,妻子和两个懵懂的小孩(长子5岁多,次子1岁多)随他一同奔赴凉山州喜德县,住进了十多平米的学生单间宿舍。孩子问:爸爸我们家为什么越搬越远,条件越搬越差?他告诉孩子说:爸爸工作调动了,这儿就是我们的新家。

他没曾想妻儿在凉山一待已近两载。

两年来,两个皮肤白皙的孩子被晒得黝黑;长子因气候不适应原因患上了变异性哮喘,需长期吃药;妻子因为他援彝,两次报考后弃考了达州事业人员招考的考试,她却毫无怨言;母亲病情发作住院治疗、岳母术后复查、岳父骨折后两次手术他和妻子都没能陪伴照顾。

母亲来电说“干好工作,照顾好孩子,不用担心我们,我和你爸都是泥土堆到勃颈的人了……”

电话这端,他泪如雨下。

他想起来最喜欢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人是为了一种精神信念而活着。

妻儿逆行驱车千里同心抗疫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打破开学计划。接到开学延后的通知,张杨通过电话及时了解班内学生现状,每天打电话询问学生所在位置、活动范围、接触人员和身体健康状况,督促学生认真居家隔离,做好每天的体温监测,如实记录数据并汇报给他。

春节后,张杨接到停课不停学通知后便决定早日返岗,以便下乡入户督查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教给当地老百姓防疫知识。刚拿到“驾驶本”的张杨携妻儿驱车一千多公里,穿越危险系数极高的雅西高速奔赴凉山。

疫情期间于喜德中学居家备课

3月初,张杨一家抵达喜德中学后,收拾妥当便专心备课写教案,督查学生网课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返岗第三天,他走访了班内一名学生,了解到她家随时会停电而不能及时听网络直播课程的问题,他及时联系给予协调解决,确保了该生正常听课学习。一名同学因家里只有一部手机,自己无法和弟弟妹妹同时学习网课,他就将妻子的手机放她家供她学习网课,尽力减少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资助单亲、孤儿学生

张杨奔赴抗疫第一线,每天下村入户教留守老人和学生家长防疫知识;给留守居家的彝族孩子送去核桃、饼干等零食;驱车60多公里山路给班内学生送去水果、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资助部分学生购买防疫物资和学习用品……对学生的关心事无巨细。原来,不知不觉间他早已将喜德的彝族同胞当做亲人。

两年教育帮扶,他所带班级班风良好,学生行为习惯得到极大改善,成功劝返五名同学返校复课。校内文娱活动班级数次获得头奖。所教班级学生平均成绩名列全县前茅。

2019年他被喜德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2018年、2019年两年帮扶工作被喜德县委组织部考核为优秀。

“一次援彝行,一生凉山情!当年,我的家在大凉山……”张杨坚信,在大凉山喜德县的援彝经历必将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文/图 王敬)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