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古籍
大竹中学的前身为明洪武年间的振文书院和清道光23年的凤鸣书院。百年来,四川达州大竹中学图书馆不断更新书库,除了目前的数十万册图书,三百余种期刊杂志,本部一间老书阁里,未统计出数量的古籍善本更是该校的“宝藏”。
老书阁至今还保持着两层板楼加木梯结构的模样,推开门,一股旧书特有的油墨和纸浆味即刻袭来。打开几架红漆木加薄玻璃的老书柜,里面全是成捆的古籍,各捆书分别贴有《皇朝經世文》《历代通鑑辑览》《吹綱錄》《宋史》《五朝名臣言行錄》《子史精華》《元典选》《资治通鉴》《漢名臣傳》《大清会典》等手写标签。
《佩文韵府》
在众多古籍中,两捆《佩文韵府》虽然放在并不显眼的位置,但却很容易引起注意。在文学界,不少人将《佩文韵府》称作“中国古典诗韵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该书能有此等美赞实乃空穴来风。据了解,《佩文韵府》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就开始编写,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才成书。全书以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和明代凌稚隆《五车韵瑞》为基础,上自先秦典籍,下至明代文人著作。原书不分卷,依韵分为106卷,书名“佩文”取自康熙帝书斋名,“韵府”即为韵书之库的含义。
诗词歌赋都讲求押韵,韵书是用韵的依据,在许多人看来,韵书就是一种查韵和了解韵脚的工具书。《佩文韵府》首列单字,将同一韵字的词语按字数顺序排列,单字下有注音与释义,词语下举书证,列典故,以经、史、子、集为序,“韵藻”“对语”“摘句”等义项中,还收集有大量的诗文句子。全书卷幅浩大,且材料丰富,统治诗坛194年之久,直到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该书才失去其地位。《佩文韵府》至今仍然是人们查阅古代词语、成语和典故出处的一本重要的工具书,对语言学习和研究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17到18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出现了两大传奇的家族,一个是连续出过十余位数学家的伯努利家族,另一个就是祖孙四代致力数学发展,同样孕育了十多位数学家的梅氏家族。梅氏在江南属于望族,祖上出过不少官吏、诗人、画家和学者。家族核心人物梅文鼎被称为“历算第一名家”,世界科技史界还将他称之为与英国牛顿和日本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
早年受父亲影响爱观天象,20多岁时梅文鼎开始学习数学、历法,并终身潜心学术。其一生著述颇丰,大部分为天文、历算和数学著作,竹中图书馆现馆藏的一套《梅氏丛书辑要》,就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梅文鼎一生致力于中西历算的研究和传授,《梅氏丛书辑要》是其孙梅殷成根据他的历法、数学著述汇编而成的丛书。该书以先数学、后天文历法的次序排列,其中数学著作有十三种40卷,附梅殷成著作二种2卷,十三种数学著作基本按照算术、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平面三角、球面三角的顺序排列,书中还利用模型法、透视法、图解法等作了解释。
此外,竹中图书馆还有一套将中西数学融为一体的《数理精蕴》,为康熙末年《律历渊源》的第三部分,其主要介绍的是西方数学。该书为梅文鼎长孙梅瑴(珏)成编纂,上编五卷,下编四十卷,数学用表四种八卷,包括了当时中西算理、算法,内容极为丰富。因为是康熙“钦定”,故而成为清代重要的历算教材,被广泛流传。
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整个中国的知识界、思想界和学术界都参与了中学和西学之争的大论战。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不仅在当时颇为流行,还成为了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在大背景和主流思想的影响下,晚清出现了大量的西学“汇编”资料,竹中现存的《西学富强丛书》就是这样一套丛书。
该书由多名外国人撰写,外国人傅兰雅、玛高温等口译,国人徐寿、徐建寅、赵元益等笔述。书为光绪白纸石印版,涉及了汽机学、天文学、地理学、电学、史学、化学、重学等诸多门类,其内容分卷分节,文中配以相关图片,讲解极为详细,在当时为传播西方科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论是数学、天文学,还是文学、历史学,都可在竹中图书馆找到极有价值的古籍。由于时间较长,部分书籍有破损之相。该校表示,如有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中,需要参考相关古籍,可事先联系该校了解,再前往竹中图书馆查阅。(文/杨蕙菱 郑云飞 图片由四川省大竹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