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川中学:爱洒扶贫路,一路好风光

www.scol.com.cn (2018-12-10 10:17:12) 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
编辑:陈娇杨华 杨蕙菱  

走进达川中学,在操场的LED屏幕上,你每天都能看到“扶贫教学两不误,各项工作创一流”,这不仅仅是一幅标语,也是一个温馨的提示,更是达川中学日常工作督查的核心。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学校相继结对帮扶“一村一镇一校”三个扶贫阵地,分别是庙安村、景市镇和万源市番坝村小,涉及606个贫困户和40余名学生的帮扶工作,具体落实到379个帮扶责任人。学校全体帮扶人不畏艰难、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扎扎实实推进扶贫工作。

精心谋划,措施得力

在达川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琪要求,逢会必讲扶贫,督查必有扶贫,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都要及时通报,要把扶贫工作融入意识和灵魂,做到教学和扶贫两手抓两手硬。

学校扶贫工作在张琪亲自主持下,形成了“党委统筹安排,党建办督促指导,扶贫工作组具体落实”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交流渠道,微信群、QQ群和短信等平台及时发布最新安排和工作动态,及时提醒工作组如何开展扶贫工作并上传资料;加强了业务培训和指导,培训操作办法,宣讲政策,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帮扶人的主观能动性;优化了工作方式,采取“一条路线”和“交叉”扶贫等方式,提高扶贫工作效率;落实了痕迹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完善实施意见和后期措施;开展了工作督导,落实责任,以电话、督查通报等形式督促、指导扶贫工作的开展;严格效果考核,将扶贫工作与干部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

扶贫扶智,乐解民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人员要注重脱贫攻坚的内因,大力着眼于“扶贫扶智”,而不是只靠外部帮扶,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结合扶贫对象实际,学校研究并落实了扶智方式。一是出资购买办公室和会议室桌凳、电脑、打印机,牵通网络等,提升村支两委现代化办公环境;二是开展文化建设,斥资五万余元在庙安村打造文化墙、展板,室内文化装饰;三是已在庙安村开展贫困户座谈会近十场,宣讲党的扶贫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安全常识,启发贫困户通过种植经济林木、家庭畜牧业等发家致富;四是组织艺术教师和学生20余人走进庙安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文艺演出、送春联、送慰问物资等深受群众喜爱,村民们说“几十年没在家门口看过演出了”。

为解决村民农副产品销路问题,学校充分利用学校食堂和400多名教职工销售产品。三年来,一车车冬瓜、南瓜、红薯、李子等蔬菜、水果一万余斤,以及鸡鸭猪羊等送往学校,有的卖给师生食堂,有的卖给教职工带回家去,村民们再也不愁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了。

达川中学帮扶的村镇都处于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交通和生活诸多不便,结合乡村公路改造项目,达川中学先后向帮扶单位助资五万元帮助公路建设。

10月17日,在学校工会主席张莉萍带队下,学校一行四人走进万源市石窝镇番坝村,为番坝小学送去200余册学生读物和部分文具,李琳老师还为该校四五年级学生带去一堂别开生面的现场操作剪纸课,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为自己能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而欣喜。针对该校教学设施落后的现状,达川中学还将为他们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第一书记,唤醒沉睡山村

2015年以来,达川中学先后派出唐少雄、孙国、王小涛、张小平等到庙安村担任第一书记和扶贫助理,具体指导、督促扶贫工作。在庙安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助理们坚持每周至少五天吃住在村上,每天奔走在田间地头,为扶贫工作把脉找良方。开始,村民对他们持怀疑态度。但他们从制度建设抓起,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小事做起,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他们主动联系上级部门并带领村干部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实现了全村的村社道路的硬化。积极协调水务部门多次实地踏勘、规划,最终确定两个水源点,修建蓄水池,目前已全面集中解决了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在学校的支持下,斥资数万元先后给有能力发展产业的村民购买了鸡苗、种羊、大红袍花椒苗等,先后为全村农户捐赠化肥约二十吨。学校还为搞养殖的农户扩建鸡舍,联系畜牧部门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支持。三年来,全村种植时令蔬菜100亩,油菜200亩,学校帮助解决产品销售,村民尝到了甜头,增强了信心。村民也通过自己慢慢富起来,切身体会感受到了党的惠民政策,党群、干群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融洽,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更加顺畅了。

今天,沉睡已久的穷山沟被唤醒,老百姓的日子发生了显著改变。

爱心相伴,扶贫无悔

罗先海,一位退休教师,他的帮扶对象是景市镇62岁的李大哥和84岁的高大娘。今年上期临近退休时,学校准备为他解除与贫困户之间的结对关系,可罗老师说:“我和贫困户相处一年时间,情感太深,实在放不下,还是让我坚持到最后一天吧!”

张莉萍,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她总是亲力亲为、上下协调,根据学校实际,积极思考、谋而后动,详细制定了赵固镇、景市镇和万源市石窝镇番坝村小学的帮扶工作计划,有效保障了教学、扶贫“两不误”。她自己也努力帮扶田恒年脱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时送上礼物,帮助户主整理农具,打扫环境卫生,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特别是在贫困户受伤后,像亲人一样关心、询问户主治疗和恢复情况,并送上营养品和慰问金。还时常关心贫困户孙女田海燕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掌握田海燕同学在校享受的优惠政策,以慈母之心再三叮嘱她遵守校纪班规,团结同学,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孝顺父母、造福社会、懂得感恩的人。

张琪,除了时时谋划和落实学校创新发展,面对扶贫工作,也从不懈怠,各项工作都习惯于“务实求进,精益求精”。他帮扶的对象分别是庙安村田万年和李勇。田万年俩夫妻年老多病,从帮扶之初,张琪就鼓励他们保重好身体的同时,也要老有所为,不等靠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种植蔬菜卖。除了享受国家相关贫困补贴外,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盈余。张琪还经常为他们带去洗衣粉、食用油、拖鞋、毛毯之类的日用品,出资数百元联系工作人员帮他们修好了电视接收设备,帮贫困户设计并助资厨房和厕所的改造。李勇离异多年,因为没有文化,常年在外务工做苦力,十岁的儿子先天性脑瘫,七十多岁多病的母亲失去劳动力,张琪每周都要抽时间带上各种生活用品、药品前往关心、慰问,和老人聊天、拉家常,帮他们打扫清洁卫生,还多方联系医院并助资对孩子进行治疗以及协调孩子入学,经常与李勇进行电话联系和交流,鼓励他学技术,坚强、积极面对生活。

他们,只是川中人帮扶工作的缩影,不管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是扶贫工作,都是尽心尽力,力求更好,充分展现了川中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杨华 杨蕙菱)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