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达州消息(记者 徐鸣)今年11月初,家住通川区复兴镇的魏小姐通过微信朋友圈接触到了一个名为“爱心暖冬”的民间公益活动,该活动主要是动员大家踊跃捐献家中淘汰的冬装,捐献给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魏小姐参与了活动,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没过几天,便有自称是活动的发起人上门接收魏小姐捐献的冬装。魏小姐不疑有他,将家中收拾出来的十多件八成新的男女冬装打包交给了此人。
让人没想到的是,前日,魏小姐到宣汉县新华镇走访友人时发现该场镇上有人在低价兜售冬装,其中有几件便是自己前段时间捐献的。为此,魏小姐勃然大怒,扭住卖家讨要说法,卖家却称这些货是在成都荷花池低价进的二手衣物,在兜售过程中也向买家说明了是二手衣物。
无奈之下,魏小姐只得作罢。之后再打开微信查看“爱心暖冬”的相关链接,却发现怎么也打不开了,参与此项活动的几个微信朋友也没能再打开过“爱心暖冬”的链接。
今(17)日,记者就此事走访了达州市民政局和通川区民政局。达州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官方的公益组织近年来受到了民众的质疑,许多热心公益的民众开始选择民间公益组织,国内的民间公益组织便日趋增多,其中很大部分都是个人或者几个人自行发起,根本没有通过民政局进行注册。这些没有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无法保障爱心人士的爱心能否落到实处,甚至有些不法分子披着“献爱心”的外衣牟利。
而通川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魏小姐的遭遇再次提醒各位爱心人士在献爱心的时候不能只凭一腔热情,要仔细甄别公益组织的真伪,更要全程关注爱心行动的进展。正规的民间公益组织有较为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献爱心活动中会向爱心人士发放献爱心的凭证或票据,同时会全程透明,向爱心人士公布所筹物资、金钱的具体数量、金额以及分发情况。如果广大爱心人士发现有不法分子利用爱心牟利,请及时向司法机关举报,以免更多的爱心人士上当受骗,最终造成无人敢献爱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