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达州消息(记者 徐洋)“今年,我们就能在新房里过春节了!”12月27日,达川区三里坪街道雷音铺村6组居民周兴华正在硬化新房门前的院坝,新房再通风一段时间就可以陆续搬家了。
周兴华上有80岁的母亲,下有智力障碍的15岁儿子,因要照顾母亲和儿子,全家只能靠他在附近打零工为生,一家三口也被评为贫困户。老房屋破败不堪无法居住,常年寄住在弟弟家中。
据三里坪街道党工委书记邓茂林介绍,由于该街道全域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住房只撤不建,村上部分贫困户住房虽是危房,却无法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周兴华家。三里坪街道经过研究决定动用本级财政资金近40万元,为54户贫困户改善居住环境。周兴华的新房便是在已有50多年历史的老屋原址上重建。而这40万元的自由支配权得益于达川区财政因素分配法的实施。
不再“跑部钱进” 财政有了自主分配权
2014年,达川区委、区政府在科学保障基层财力、激发乡镇活力上创新提出“财政因素分配法”,按照财力向基层倾斜、经费按因素科学保障的原则,将乡镇人口、贫困程度、上年实得财力等作为因素,对人口多、财力弱、地方偏远的乡镇按权重比例分配财政资金,实现更加公平的分配导向。
据达川区财政局副局长李志华介绍,此前达川区实施“零基+增长”预算模式,区上给各乡镇下拨项目资金,实行的是乡镇单独申请的办法。乡镇普遍面临财力保障不足,日常运转出现困难,甚至部分乡镇、村(社区)干部垫资开展工作,导致一些乡镇负责人长期把主要精力放在到县里搞协调、跑项目、找资金上。
“现在,各乡镇不用再‘跑部钱进’,可以自由支配本级财政,真正让乡镇、村级等基层一线‘钱办事’‘有精力抓发展’‘有资金脱贫致富’,乡、村各项事业得到加快推动发展。”李志华说。
“区财政局,2014年我去解决过遗留问题,2015、2016年开过两次会,今年我还一次都没有去过呢!”河市镇党委书记张永红对此深有同感,以前,由于没有专项经费,路烂了,灯坏了,需要层层打报告,找相关部门和领导审批。“这不,前段时间,我们镇州河大桥头路面被重车碾压成坑洼状,目前正在做维修方案,只要开会研究通过,便可直接动用本级财政资金进行修缮。”张永红说。
沿着国道210深入达川区,马家镇是必经之地。未来达州市机场迁建到相邻的百节镇以后,这里将会是达州空港新区的腹地。场镇居民李中安告诉记者,“机场要搬来了,我们场镇也在改头换面。”一年来,马家镇新换上LED路灯,最近马家镇党委书记黄聃又忙着组织大家更换统一设计的店招。
一个多月来,马家镇用20%的财政资金撬动场镇商户投入8万余元,更换80余块店招。从事财政工作30余年的马家镇财政所长龚德东感慨,放在三年前,乡镇长们可能还做不到这些事情。
机关干部主动走向基层 为农村发展挥洒青春
据统计,财政因素分配法实施三年多以来,区级财政累计向乡镇投入基本财力保障资金达2.6亿元。乡镇财政总支出从2013年的49269万元激增到2016年的72775万元,增长近50%。
李志华介绍,达川区财政因素分配法能够取得成效,在于坚持以“事权”为创新突破口,探索公共财政保障新机制,真正把“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向一线保障,让乡镇(街道)真正成为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使乡镇(街道)成为推动县域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
张永红于2013年底任职河市镇党委书记,马家镇党委书记黄聃则是2015年8月上任,而邓茂林是2016年8月任职三里坪街道党工委书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区级部门到乡镇任职,这和财政因素分配法的实施也有莫大关系。
据达川区组织部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共有83人从区级部门到乡镇任职,2016年乡镇换届时,有59人从机关部门走向乡镇,其中不乏主动申请者。
邓茂林就是其中一个。去年8月以前,他是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全程参与财政因素分配法的起草,之前也有过多年乡镇工作经验,对乡镇财政情况比较熟悉。“去年换届时,我是主动申请到乡镇来的,一来我缺乏乡镇一把手的工作经验,二来财政因素分配法过后,乡镇的基础财力有了保障,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我想把我的想法付诸实践,更好地抓发展。”
发挥撬动作用 引来企业共谋发展
“一个萝卜一个坑。”张永红这样形容以前的财政状况,除去办公经费,乡镇几乎没有可支配资金。
河市镇是离主城区最近的乡镇,但农村道路却修得很差。据张永红介绍,2014年该镇还有5个村没有通水泥路。
“基础设施差,产业差,道路也差,严重影响我们镇的发展,想引来业主投资都难。”张永红说,这几年,通过财政因素分配法的实施,河市镇修建村道、社道、产业路100余公里。同时,该镇制定奖励政策,村上修5公里路能获得5万元奖励,4公里奖励3万,2公里匹配项目,下差的资金由村委发动群众集资、社会捐助等,有效调动干部干事积极性。
近几年,河市镇的成都山名声渐起,市民可在山上野炊、烧烤,登高望远,赏花赏景,这一切均源于该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引来达州市花纤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700万元的投资。
“我们公司2014年初就来考察过了,但当时我们开的越野车都挂底盘。后来,河市的基础设施逐渐改善,2015年我们便来谈土地流转,去年7月正式动工。”业主吴康介绍,目前,成都山玫瑰谷一、二期工程的道路、管网、玫瑰栽种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将于明年3月试营业。